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全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2)
时间:2019-04-07 03:3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8.唱响《食品生产自律歌》。要求食品生产从业人员在每天上班后或例会时唱响《食品生产自律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食品安全学习教育,列为员工考核内容,每一个员工要对自己工作环节的自律歌内容熟记于心,确保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监管人员要将自律歌的学习、传唱情况作为企业现场检查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现场检查时要对食品生产从业人员传唱《食品生产自律歌》的情况进行抽查。同时,各地要采取广播、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传唱,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9.落实企业自查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要按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查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自查。要通过规范企业建立“一查一报”(企业主动开展自查,风险隐患主动报告)工作制度,督促和指导企业开展自查、主动报告食品安全风险,企业年度自查报告率达90%以上,其中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等重点食品企业自查率达100%。各级监管人员对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要先按照总局《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操作手册》和《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进行详细检查,再结合《甘肃省食品生产经营者自查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进行核查对照,对自查流于形式的,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从严处罚,并将检查结果在企业显著位置张贴公示,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可管控、责任可查实、问题可整改。
10.加大食品安全知识抽查考核力度。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人、质量受权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考核。省局研究制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办法》,出台《食品生产管理人员应知应会200题及标准答案》下发生产企业,每次检查时先组织企业法人、质量受权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组织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分批进行集中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社会公示,抽查考核企业覆盖率达80%以上。
11.严格落实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各地要把不安全食品召回作为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国家抽检、省级抽检、行政执法等发现的不合格食品,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严格落实召回义务,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到市场,推动食品生产企业把食品召回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
12.推进企业责任约谈常态化。各地要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责任约谈常态化机制,进一步规范约谈形式、内容及程序,对监督抽检不合格和监督检查问题较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重点约谈;对抽检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地域或行业为单位对问题食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和质量安全受权人实行集中约谈,依据法律规定,提出整改要求,并公布约谈情况。
13.继续开展“百家企业示范引领行动”。各地要按照食品生产企业示范引领行动工作方案和食品生产企业示范引领标准,持续开展“百家企业示范引领”行动,重点推动60家省级示范引领企业。每个市县区要通过体系检查、学习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精心打造一批市级、县级食品生产示范引领企业,指导企业制定引领计划或方案,开展引领行动,通过大型企业带动行业、推动产业、拉动中小企业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省局拟于5月份以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主题,组织召开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履职报告会。
四、突出监管重点,切实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14.加强特殊食品监管。各地要按照总局和省局部署,切实抓好特殊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强化特殊食品监管措施,切实防范特殊食品安全风险。针对保健食品,要继续组织开展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部署开展食品生产环节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生产、虚假标识、非法声称等问题,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重点组织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依照注册组织生产和标签标识专项检查。
15.加强重点食品监管。继续抓好肉制品、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食用植物油、食盐、蜂产品、粉条粉丝、面制品、饮料、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监管和专项整治。梳理近两年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所反映出的代表性问题,重点防控“两超一非”、掺杂使假、微生物超标、食品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等食品安全问题。结合我省食品产业结构特点,组织开展食品风险防范重点行业研究,要求每个市州一个课题,拿出成果,深挖问题根源和行业“潜规则”,有效防范风险。比如开展白酒、食用植物油、粉条粉丝、食品添加剂等风险排查与监管措施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