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新渠道可供试探,跨界整合资源,铸“食材共同体”!
时间:2020-03-02 15:3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020年2月28日晚20:00,由中国食材电商节与食材品牌观察共同主办的中国食材新战“疫”第四期【特别栏目】顺利开播,本期直播以“疫情之下食材工厂的复工之路”为主题,特邀了三位食材企业家坐阵——上海久利食品董事长游忠寿、珠海佳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树杰、广东虹宝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王克,他们分别从肉类、调料及水产食材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疫情之下企业复工所面临的的挑战及业务转型升级之举措。
这期直播是以线上圆桌访谈的形式与三位企业家连线直播,主持人抛砖引玉,三位食材企业家线上回答观众的疑问,因受众大部分为食材工厂、经销商、部分餐饮企业,线上就疫后复工准备以及如何进军B端布局C端等问题,他们纷纷在留言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原本计划时长为一小时的直播,因此而延续了半个小时,大家意犹未尽。 顺应形势优先布局,创新产品才是生命力! 上海久利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肉制品深加工以及肉类调味品,预制菜等,有二三十年的行业经验,也有着将近20年的国际贸易经验,公司现所有产品往电商平台,餐饮渠道,社团,商超模式进行渗透,更多的是通过全国经销商的模式进行多元化多渠道进行扩散。 此次邀请到久利食品董事长游忠寿游总给我们直播解析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复工后的各种举措。 针对疫情的影响,久利食品在复工后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针对疫情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首先,餐饮渠道出货不理想。虽然有个别餐饮企业开工,但是整体不理想;其次,员工的住宿问题。所谓的复工就是人员的隔离,我们有些员工是提供住宿的,部分员工回来就只能住宾馆隔离,隔离成本大;第三,出货难。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60%的人员到位,产能上不去,受销售所限,我们整个出货量不大。 针对此次疫情,我们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防控,企业内从7号就开始消毒,整个园区包括办公室,车间和参观通道都要定时进行消毒;企业复工人员做到每天2次的测体温。办公区和车间口罩到位。 对于进口食材这一块,此次疫情对您企业的进口食材有什么影响? 进口渠道的影响一方面是受人员不能及时到位的影响,譬如报关审关以及这个卡车驾驶员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我们这个港口滞压得很厉害。据我所知,天津港,上海港都有1W条这个货物无法运出来,这块情况很严重。 另一个就是冷库方面,现在上海所有的冷库都爆仓了,因为这个冷冻食品量大,造成疫情期间冷库无法开业,我们一些货物无法提出来,对我们的影响也蛮大的,港口出来的货也没法正常的进出冷库。 第三个是运输,像疫情严重的时候这个运输无法进出。疫情过后我相信各个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控会加大。 去年猪瘟导致猪肉的价格上涨,那么今年的疫情对食品销售上会不会翻翻以及这个价格上涨的趋势,我们分2个逐步,一个近期一个远期,就是疫情过去后会有一个“报复性”的消费,这个是肯定的。疫情进入一个可控的状态后,这个总的量应该是往上走的,但是这个港口,冷库的因素,这个囤货的因素,价格应该不会有大的暴涨。 疫情反向的影响到我们食材工厂,B端产品在疫情后有做一些定制性的开发吗? 我们久利食品一直都在做一些创新,无论是从包装还是口味上都在研发。只为做更好更安全的肉类食品提供到广大消费者手里。 据我所知,久利在成立之初就有二个品牌,一个主要针对新零售和商超,一个主要针对低端餐饮,那么在C端您是怎样保持供货稳定的呢? 找拥有成熟的物流平台合作,比如京东的物流,我们还想到一些专车的办法,物资整车过去就别再回来了,以确保这些供应,我们现在积极响应京东供应商的一些研发,比如从包装上做一些改变,便于运输等。 您除了线上和商超的渠道有没有考虑过一些其他的渠道,比如这些直播的方式或者社群卖货,您有计划今年做一些新渠道的开拓吗? 社群这块我们在开工后将近20天里一直在做,虽然量不是特别大,我们也组建了好几个团,比如类似妈妈团,对我们的肉类产品进行线上售卖,每一次开团都能做到一个二三十万的量,虽然不大,但是短短的十几二十天内达到这个效果还是不错。 针对C端的投入,公司会有哪些安排?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