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行动方案》(2)

  (三)切实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将生猪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符合规划、生态循环型猪场的发展用地需求;落实好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须建设用地审批、允许建设多层养殖设施等政策,简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

 

  (四)提高生猪生产能力。以种猪场和规模猪场为重点,盘存量、扩增量、挖潜能。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推进规模养殖场户向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控温、沼液管网输送还田的“三自一管”转变,不断提高生猪饲养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推行育繁养宰销一体化发展。引导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通过“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租赁兼并、生产托管等新型合作经营,带动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养殖场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网格化防控,督促抓好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封闭饲养、餐厨废弃物禁用等现行有效防控措施。落实分区防控各项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加强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动物防疫服务组织,鼓励第三方检测监测和养殖企业自检,支持规模养殖企业、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中心自建车辆清洗消毒中心。落实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新规定,积极推进由集中免疫向程序免疫转变,实施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程。规范疫情报告,认真落实《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严格疫情举报核查。提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兑付非洲猪瘟等强制扑杀补助。

 

  (六)推动生猪产业绿色发展。坚持稳产保供与环境保护、种养结合与畜地平衡双并重,进一步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大力推广把适度规模的养殖基地与基本农田相配套、产业兴旺与农民增收致富相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响水模式”,以及将生猪养殖基地纳入土地总体规划、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实行永久性保护的“扬州模式”。继续开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打造一批生猪绿色生产基地。深入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农牧结合为主要利用方向,同步开展规模养殖场和非规模养殖场户治理提升,同步推进畜牧大县和非畜牧大县资源化利用。鼓励和引导在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将管网和储粪(液)池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农田建设予以用地保障,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20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七)强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优化无害化处理企业布局,加快推动跨区域收集、转运和处理,全面推进专业化集中处理。加快推进收集处理体系优化升级,加强收集处理体系的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水平。强化生猪养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加快推进保处联动信息平台使用培训和推广应用,提升生猪保险和集中处理覆盖率。规范病死猪及病害猪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无害化处理全程监管。及时足额落实地方补助资金,确保无害化处理企业可持续运行。

 

  (八)规范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发展。优化生猪屠宰产能布局,支持优质屠宰产能向苏北等养殖集中区域转移,推动肉品保障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建设,争创一批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企业。不定期开展监督抽查,确保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真正落地落实。

 

  (九)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抓紧完善市、县两级动物防疫机构,依托现有编制资源,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控机构,加强市县兽医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设置乡镇或区域性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通过“以钱养事”等机制配备乡村防疫人员,强化疫情处置应急队伍建设,尽快补齐防疫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等短板。在畜牧养殖大县可实行防疫人员特聘计划,按照工作需要特聘满足畜牧生产需要的动物防疫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