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统筹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的指导(3)
时间:2020-01-16 17: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十四)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逐步完善粮食质量数据库,加强粮食生产环节品质测报,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收购、储存、出库等环节的质量信息采集,为强化粮食库存质量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利用信息化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采集粮食生产、收购、仓储、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质量信息,探索实现全程追溯。2023年基本建成全国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十五)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监测国际国内粮食和战略物资供求变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模拟仿真等手段强化安全风险分析识别能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指标监测预警,提高储备防风险能力。2023年基本建成全国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物资安全风险监测平台。
四、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十六)增强储备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打通数据、贯通应用,实现平时管理和急时动用结合,事前风险监测预警和事中应急指挥统一,储备、交易、加工、物流等各类资源整合,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协同,提升储备安全保障能力。2020年实现各类数据资源基本汇聚,现有应用系统整合,夯实保障储备安全能力的基础;2023年实现各类资源数据实时高质量汇集,应急指挥和日常管理应用系统高效整合,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十七)增强政务服务能力。结合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和旗舰店建设,拓宽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向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推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所属单位、垂管局网上办公系统全覆盖,开通与省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电子公文交换。2020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本级、垂管局实现网上办公和统一门户,满足政务服务需求;2022年政务服务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一网通办”。
(十八)增强业务服务能力。实时掌握各类储备物资数量、质量、安全现状和粮食市场动态,为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发布、统计分析、日常监管、质量监测、平时调度、工作部署与业务培训等提供支撑服务。以信息化推动理念、职能和方式转变,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2020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垂管局基本实现业务网上办理,不断提升核心业务支撑能力。
(十九)增强便民服务能力。统一服务入口,实现线上和线下、手机和桌面、国家和地方、前台和后台的融合联动,为种粮农民、涉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集政策咨询、售粮助手、产品质量与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好粮油”网上销售等于一体的在线服务。依托库点信息化系统,统筹各类移动应用,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农民售粮。2020年开通售粮助手等应用,2022年形成便民服务应用体系,不断挖掘大数据价值,拓展服务范围,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五、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以组织落实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加大对行业系统的指导力度,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垂管局按统一部署强化推动,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统筹、业务衔接、资源共享、运行保障的工作机制,强化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合力,确保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一)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系统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培训基地作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创新、转化和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既熟悉粮食和储备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十二)加强运行维护。完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运行机制,规范流程,协调联动,提高运维和应急处置能力。创新运行管理模式,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化保障,提高运维水平。
(二十三)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和统筹安排国家各类信息化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信息化建设效能。建立健全信息化投入机制,创新建设投资模式,保障建设和运维所需资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