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茶界茅台”竹叶青和小罐茶背后的变局:如何让中国茶再次伟大?(3)

  从体量上看,中国茶园面积占世界的60%,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仍是茶叶第一出口大国。可惜扮演的却是廉价原料供应商的角色,出口平均单价不到15元一公斤。

  

  中国拥有7万家茶企,约36万个茶品牌。然而全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茶品牌却是英国的立顿。

  

  这被戏称为“7万中国师傅敌不过一个洋徒弟”,令中国茶行业倍感羞辱却无可奈何。

  

  如何破局、复兴千年文化?

  

  产品量产难、标准制定难、价格透明难是挡在7万中国茶企面前的三座大山。

  

  7万茶企中,规模化茶叶精制加工厂不足2000家,茶农自建的小作坊仍是生产主力。这种茶农散种模式不仅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产量呈现强烈周期性和波动性,极大影响了大型茶企的原料供应,导致产品量产难。

  

  中国拥有数十种独立茶叶品种,且地域品牌林立,导致不同品种、甚至各品种内部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给生产和鉴定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产品整体品质,导致中国整个茶产业处于内耗状态,无法以统一的形象树立大众品牌认知。

  

  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体现到消费终端就是价格的不确定和不透明。便宜的可能一公斤才卖几元,贵的每公斤可能卖上百万,全凭所谓内行人的一张嘴。

  

  只有翻过这三座大山,树立品牌、重塑产业价值,中国茶才有出路。

  

  针对原料问题,竹叶青采用“茶农+企业+合作社”模式,合作社组织茶农形成联合体,并为茶农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竹叶青茶园与合作社签订稳定的供销合同,采取最低收购价、利润返还等方式,既保证了茶农的稳定收益,也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

  

  针对标准问题。2018年,竹叶青对外发布其一直坚持的高端绿茶三大标准——高山、明前、茶芽,为推广行业标准不懈努力。

  

  在生产标准方面,竹叶青拥有一套严格的原料筛选技术流程。鲜叶进厂后要在质量检测中心接受50多项指标的质量检测,检验合格的鲜叶才能进入审评中心进行人工定级;制茶则需要经过严格把控的38道工序。

  

  

“茶界茅台”竹叶青和小罐茶背后的变局:如何让中国茶再次伟大?

  

  在检测标准方面,竹叶青成品需要先对国家标准要求的检测项目进行全覆盖理化检测,然后再由专人进行感官审评,双管齐下。

  

  至于终端价格,则是线上线下全国统一零售、明码标价:其中,120g论道经典礼盒售价2280元。

  

  竹叶青带动品牌化的背后,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茶业产业链的再塑造,解决的其实是“统一度量衡”的问题:上游的规范化、生产环节的标准化和下游的透明化。

  

  产业链的重塑让茶农可以种好茶采好茶,茶企可以持续稳定做好茶,消费者也可以喝上好茶,反过来又可以提升上下游的盈利水平,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有效循环。

  

  在竹叶青等企业的牵头下,茶行业的品牌塑造与产业链重塑若能广而推之,中国茶再次伟大,出现可以与立顿抗衡的企业并非痴人说梦。

  

  一直以来,茶叶主要有两大消费场景,一是买来自己喝,二是买来送人。

  

  过去,买茶就像是抽盲盒。

  

  小作坊丛生、质量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冒牌货到处都是,自己买来喝一不小心就会踩坑。

  

  价格也不透明,送出的茶到底值多少钱,送礼方有没有面子,收礼方有没有得到足够认可和尊重,完全靠猜,极大影响了茶叶在礼品市场的流通性。

  

  在竹叶青、小罐茶等企业的努力下,这些情况正在改变:买茶变得没有门槛,送茶也重新成为一种风尚。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喜欢喝竹叶青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我最常收到的礼物就是竹叶青!而且,身边很多朋友和老板都喜欢用它作为体面礼物送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