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19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2)
时间:2019-12-18 10: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四)围绕防范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加强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电线电缆、防爆电气、砂轮等风险高、可能出现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点工业产品开展监督检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派出48986人次,对19427家生产企业组织监督检查,对22379家市场销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共计抽查31727批次产品,对3209家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和销售单位进行执法查处,涉案金额1815万元。
三、专项整治突出重点
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针对风险高或有重大质量安全舆情的产品,突出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突出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等协作配合、协同联动,突出事前准入、监督抽查、专项检查、执法查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打好“组合拳”,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019年,围绕儿童和学生用品、重点工业品开展了专项整治。
(一)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针对老百姓反映问题强烈、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玩具、文具、校服、校园跑道原材料等4类产品,共检查生产企业10587家、商超和批发市场20余万家,开展监督抽查1.8万批次、风险监测3634批次,行政指导和约谈行业、企业4820次,查处假冒伪劣产品9129批、“三无”产品4923批,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915起,撤销玩具类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1452张,召回缺陷玩具、文具123万件。举办进校园、进企业等宣传教育活动1.2万多场。
(二)开展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整治。针对媒体反映部分地区存在销售质量低劣安全帽现象,加强对安全帽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组织生产集中地和销售集中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1682家,检查和约谈电商企业59家,抽样检验产品1265批次,发现问题企业和商户438家,责令整改386家,立案查处和移送司法44家,查处无证生产企业8家。
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持续推进
9月1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决定》(国发〔2019〕19号),明确在近年来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今年再取消内燃机、汽车制动液等13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与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设备2类产品压减合并为1类。通过本次调整,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由2018年的24类减少至10类,压减幅度达58%。同时,将发证层级由产品种类、产品单元和规格型号3个层级,压缩到产品种类和产品单元2个层级;对企业审查内容进一步聚焦到涉及质量安全最关键的生产设施和检验设备上来。通过改革,直接减少7200张证书,企业平均取证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企业内生动力。
五、质量监管法治基础不断夯实
法律法规是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依据和基础。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法制建设,适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的形势需要,着力推进《产品质量法》修订,出台新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
(一)推进《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评估和修订。成立《产品质量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评估起草组,先后赴15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38次,实地走访单位50余家,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00余份,征集意见1400多条;开展中外产品质量立法比较等系列专题研究,完成并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报送《<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起草形成《产品质量法》修订稿初稿。
(二)完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工作。为整合生产流通领域监督抽查、线上线下监督抽查,固化抽检分离、公开招标遴选技术机构、“双随机”嵌入业务信息化系统、视频监控抽样全过程等改革举措,实现监管理念和工作机制的规范统一,促进监管职能的深度融合,组织制订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监督抽查制度。目前,新修订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已公开对外发布,明年1月1日即将实施。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下面有请媒体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