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曳供应链:从颠覆到融合,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做生鲜
时间:2019-12-02 14:3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017到2019,产业互联网来了,冷链该怎么变? 2017,消费互联网的主场。 2019,产业互联网的元年。
图片来源:腾讯研究院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抢人大战”,所有产品的核心都指向消费者,“8.3亿网民、14亿人口”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互联网的任务便是“流量”和“眼球”——满足个人消费体验,让产品、服务更好地卖出去。 到了下半场,人口红利的消退愈发明显、流量到达天花板,产业互联网登场,核心扩散到了“万物”,既包括人,也包括事件、数据、装置、系统、流程等。产业互联网服务的是企业或机构,其主要诉求是创造新价值,实现2B和2C的融合——这将是价值经济的时代。 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产业互联网指的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重构传统行业。在火热的产业互联网中,各垂直行业的供应链平台是一抹亮眼的色彩,他们擅长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石,通过整合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来提高传统行业的流通效率,九曳供应链便是致力于综合解决生鲜产业(农业)效率、成本等命题。 11月26-27日,36氪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WISE大会,以“新经济之王”为主题,关注新技术、新场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与融合,九曳供应链创始人&CEO张冰受邀参加WISE大会,发表了“供应链生态重构,让生鲜触手可及”的主题演讲。 会场上,36氪公布了2019 年“新经济之王”年度榜单,九曳供应链入选获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智慧物流之王”。今天我们以九曳供应链对传统冷链的颠覆为切入口,深入探究产业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传统产业的。
产业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提升产业效率,主要通过解决产业的现有问题来实现;二是创造新的价值,主要基于产业模式的升级。因此本文将通过以下逻辑线推进: 1、发现问题:传统生鲜产业的冷链存在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九曳供应链是如何解决传统生鲜冷链痛点的? 3、长远价值:产业互联网的思维将为传统产业带来怎样的价值? 第一步:发现问题 产业互联网存在的一大逻辑,是传统产业的困局。 在供给侧,大部分传统产业链条长,散布着大量小而散的从业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等、供需失衡、生产水平落后、同质化竞争加剧、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同时生产要素成本在上涨,行业利润不断被压缩。 以生鲜产业为例,我国对生鲜消费规模逐年上升,去年全国居民生鲜食品消费总量达3.3亿吨,生鲜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2860亿元。生鲜是2019年资本非常关注的行业,生鲜企业虽然是交付C端,但是生鲜企业本质上是零售,核心的胜负手还是在供应链。 但目前生鲜供应链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一边是需求得不到满足、产品价格虚高,一边是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 传统农业(生鲜)供应链是多级的局面、多层次的交易和交付,产品流通半径小,且环节多、链条长、损耗大,多层的中间链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造成每层价格成倍叠加。
农业(生鲜)供应链 例如蔬果,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的加价率就高达45%、耗损率为20%,而从终端经销商到终端消费者,又会经历50%的加价率和10%的耗损率。这就导致了我们在超市看到某些农产品的价格很高,但网上有非常多的原产地农产品是滞销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生鲜是一个有生命的产品,不管是水果还是海鲜,还是肉类,都有不同的存储、运输、包装配送的要求。而2018年中国生鲜品类中,果蔬类冷链物流应用比例仅为20%-30%、肉类为34%-38%、水产类为40%-45%,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90%-96%。 基于传统的供应链交付模式,中国冷链是割裂的。有些冷链企业服务的仅仅是某一个区域,有些冷链企业可能服务于某一个冷链的干线、长途运输,有些只是服务于某一个城市的配送。 当不能够通过完整的冷链实现原产地到终端的交付,中间的交付过程就会发生断链,很多产品并不是我们在电商上面看到的那么新鲜。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