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良种生态圈大会嘉宾发言摘登(4)
时间:2019-10-28 10: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北方水资源紧缺,地下水严重超采,小麦节水生产十分重要!好的品种必须具有节水性能,必须适应节水灌溉和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经过8年研究,我们建立了贮墒旱作技术,贮墒就是播前贮足底墒,旱作就是小麦生育期内不浇水,就是休灌。
贮墒旱作的好处是什么?节水、节肥、节地、节时、节工。节水就是用水更少了,但仍能维持较高产量;节肥就是免去追肥,全年减氮;节地就是不用专门做灌溉畦埂了,可增加播种面积,实现节地13%-15%;节时就是小麦早熟4-7天,夏玉米早播增产;节工就是管理简化,“九分种、一分管”,主要技术在播种环节,播种出苗后的管理就是病虫害防治了,可通过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解决,技术适应种田大户需求。
“种”这个字,其声调既是三声,又是四声,它既含指品种,又含指种植,是好的品种和好的种植的结合。栽培技术的关键在哪里?就在播种环节!好品种、种好了,才能高产高效!如果种不好,苗不好,再多的投入和管理也难高产。贮墒旱作栽培就是把抗旱节水品种选好,主要技术如秸秆碎还、浇足底墒、一次施肥、精细整地、匀密播种、播后镇压等都集中在播种环节。
现在,能适应这种旱作栽培模式的高效品种还很少,应抓紧去培育和筛选适应型品种。节水丰产还应与优质相结合。北方干旱缺水区应发展节水优质强筋小麦、特用面条小麦和高营养保健小麦,需要加强研究,培育优质功能型品种。
打造宁津绿色优质多功能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要让这儿的小麦和面粉卖上高价钱,这样农民才能富起来。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兆波
突破杂交小麦技术壁垒
杂交小麦的研究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2016年世界作物科学大会上也提出来,杂交小麦是作物方面最后一个堡垒。
从1994年发现光敏型不育材料开始,经过20年研究,我们构建了二系杂交小麦的技术体系。在北京顺义区和通州区、河南南阳市、云南元谋县都有育种基地。审定了京麦6、京麦8、京麦9、京麦11、京麦179、京麦21等一批丰产稳产性好、抗旱节水能力突出的杂交小麦品种。在京津冀、山东、山西、江苏、新疆等地建立了多生态区杂交小麦测试示范网络,示范品种主要是京麦9、京麦179、京麦21等,平均增产16.3%,最高亩产量达740公斤。
杂交小麦的优势有很多,在推广过程中不只体现出高产优势,还有一个就是抗逆优势。我们在环渤海盐碱地和河北沧州等地都进行种植,杂交小麦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耐盐碱的抗逆优势。2016年,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耐盐碱示范田实打实收达到578.7公斤/亩。2018年,第二代强优势杂交小麦品种发布会召开,有4位院士参加我们的品种发布会,他们对杂交小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现在,杂交小麦的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年,遍及新疆、京津冀和山东、江苏、安徽等区域。同时,杂交小麦的示范推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快速推进。2018年中巴杂交小麦合作被中宣部列为“一带一路”5年重要成果,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20余家媒体对杂交小麦进行了宣传报道。
现在,杂交小麦逐渐被市场接受、被农户认可。据专家测算,杂交小麦种业国内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如杂交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的话,新增小麦每年可以达到10亿公斤。
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升
科学确定育种目标是关键
山东良星种业是经营小麦、玉米种子的企业,公司搞育种20多年。企业育种与大专院校育种相比侧重点有区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要注重前瞻性。考虑到十几年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农民喜欢什么类型的品种,搞一个预测很有必要。
第二要抢占制高点,培育大品种,不搞局部小品种。所谓大品种就是在全国主产区都可以种植的品种。企业育种首先要考虑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得生存,所以需要靠大范围推广,局部小品种根本养不活公司。
第三要优质专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必须培育多样化的优质专用品种,适应供给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