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三农” 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2)
时间:2019-04-05 23: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此外,还应跨地域产销“嵌入”, 促进长三角农业产销区域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区域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机遇。区域内跨地域的农产品“嵌入”式产销对接机制,将使原来的“地域农产品”变成“区域农产品”,而区域大市场的消费“检验”,将反过来调整区域农产品的结构和开发方向。长三角的农商部门要进一步合作,优化产销对接方式,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产销“ 嵌入”式平台。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构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比如,利用已有的长三角农业科技联动合作机制,以“苏浙沪皖农科院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为基础,联手打造虚拟的“长三角农科院”,构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抢占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制高点”。
发展现代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财政投入。赵皖平表示,应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全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经营综合效益,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支撑农业走出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下简称辐射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科技辐射中心是辐射中心建设的四个重要内容之一,而农业科技合作则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目前来看,应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先行先试,支撑农业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为例,在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联合研究方面,建立了以GMS区域农业科技协作组、南亚区域农业科技协作组和38家企业组成的农业走出去科技创新联盟,为推进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了合作机制和平台。
在李学林看来,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业科技在周边国家的重要作用及先行先试重要意义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各国发展阶段不一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差异;科技对这些国家现代农业建设及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等。
对此,李学林建议,应当支持做好基础工作,系统强化周边国家或重要国别的研究,增强对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业政策、科技水平、农业贸易及技术标准的深入研究,把基本情况搞清楚,增强科技合作的针对性。
云南及南亚东南亚都是生物资源异常丰富的地区,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李学林表示,云南应当携手建设世界作物园和种质资源库,发挥和利用云南与这些国家区位的独特优势,引进、保存、研究许多我国没有而已经被人类驯化、半栽培或栽培利用的所有农作物或野生近源种,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因保障,让农业科技更能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李学林指出 ,还应加强辐射中心建设力度。对已有的机制和平台,建议每年从国家层面以合作项目形式安排稳定的经费支持;支持建设南亚东南亚国际合作研究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及培训中心;长期稳定支持外国科学家培养和合作研究计划;加大资源交换、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国际特派员计划;围绕生态安全、生物资源创新与保护、重要作物和畜禽疫病防控、重点产业技术等共性技术需求,鼓励到周边国家开展中长期合作研究,支持每年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培训等工作;探索开放共享合作机制,为建设周边科技合作中心建设积累经验、提供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赵治海:
农业科技扶贫不是单打独斗
“我国扶贫工作主要是农村扶贫,因此农业科技扶贫与农村最近,这是一类为农业农民服务的科技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赵治海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督查高新区食堂食品安全
- 下一篇:沈阳产一批次蛋卷霉菌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