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洛川果农95%收入来自苹果园 打造苹果全产业链年产值有望超50亿(3)

  2018年底,该园区建成了世界上单点规模最大的13万吨保鲜贮藏库群,形成了以鲜果交易、贮藏保鲜为一体的仓储交易中心,近几年仅贮藏环节平均每斤增值0.5元,每年为果农增加收入1.2亿元以上。

 

  园区还建成了果饮、果干、果汁、果袋、果筐等苹果产业关联加工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果业关联产业加工集群,年产值达1.5亿元,有效拉动了就业,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质量的物资供应。

 

  这些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现代果业强县,在苹果分选、冷藏、包装、市场建设、加工、休闲旅游等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力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目前,洛川县已引进建成4.0智能化分拣线9条,累计建成选果线42条,苹果分级分批采收达到90%,分级分选能力居全市首位;建成冷气库3.77万吨,冷(气)库总贮藏能力达到50万吨,居全省之首。到2020年,洛川县将建成4.0智能选果线23条,累计建成9家果汁、果醋饮、脆片加工企业,实现了生产环节提质、加工环节增值、流通环节增效,使洛川苹果产业迈上了转型升级快车道。

 

  目前洛川全县64万亩耕地中,苹果面积占到了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0%以上,全县95%以上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预计今年苹果产量达到90万吨,产值有望超过50亿元,苹果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致富产业。

 

  攻坚脱贫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

 

  打通苹果全产业链后,如何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新的课题。

 

  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表示,2018年通过后整理,带动苹果产值增加18亿元,果农人均增收2510元,此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厚实的产业基础。

 

  作为拥有广泛苹果种植面积、大量存储空间和完整营销体系的洛川县,当仁不让地成为延安市苹果后整理工作的探路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苹果产业后整理对于苹果产业发展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洛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继东表示,过去老百姓只会种、不会卖,现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打通生产端和消费端通道,提高苹果市场化程度。通过成立直播团队、建立大数据中心、研发无人售卖机等措施,实现洛川苹果和消费者无缝对接,同时也助推全县苹果电商和微商的快速发展。

 

  同时,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把苹果产业后整理作为脱贫攻坚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果业强市意见》、《2018-2020年苹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持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措施》,对新购置的智能选果线按30%比例补贴,新建冷气库每1000吨奖补35万元,对参与后整理的企业、合作社优先项目立项、用地保障和金融支持,充分运用政策杠杆,调动企业、果农参与后整理的积极性。去年财政扶持将近1亿,撬动了市场资本近8亿,为苹果产业后整理注入了活力。

 

  目前,洛川苹果已建成面积近千万亩、产量过千万吨的生产基地,仅苹果一个产业就使近200万农户、全产业链近1000万人嵌入产业之中,陕北、渭北黄土高原的许多贫困县因为有苹果产业的支撑,实现了脱贫致富。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是陕西特色现代农业的突破口。

 

  “工业转型,果畜增效,旅游兴业,攻坚脱贫。”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陕西农业农村实际,在“优势和特色”上做文章,提出实施“3+X”工程,打造以千亿级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千亿级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和以千亿级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茶叶、中药材、魔芋、水产等。努力践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洛川高原上处处都是成熟待摘的苹果园。长江商报记者 吴薇 摄

 

  洛川苹果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曾经的土筑平房变成了宽敞的新房。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