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3)

  (十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粮食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境外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和产业合作,加快培育一批跨国“大粮商”,着力建设“海外粮仓”,更好利用国际资源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五、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十八)严格落实“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加强对各地“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统筹指导,把实施目标分解落实到示范市县、示范企业和相关项目。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的统筹融合,合理安排实施规模、范围和资金配比,实现“1+1+1>3”效果。

 

  (十九)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逐步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根据需要向非产粮大县延伸。突出环保要求,推广应用粮食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功能,引导分等分仓储存和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专业化、社会化产后服务能力。

 

  (二十)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运行水平。以现有粮食检验监测机构为依托,以大型粮食骨干企业为补充,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落实好设备、场地、人员、经费等相关条件,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检验监测机构。积极开展第三方检验监测服务,推动单一检验服务向技术咨询、标准研制、检验培训等综合服务转变。

 

  (二十一)充分发挥“中国好粮油”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分级遴选机制,突出品牌培育期、市场占有率、消费认同度等指标,择优遴选“中国好粮油”产品。制定完善“中国好粮油”产品及标识管理办法,增强品牌公信力和美誉度。支持示范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种粮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十二)健全完善优粮优价市场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依托“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专项等,着力解决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不平衡不稳定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形成“五优联动”良性运行机制。

 

  六、强化保障措施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粮食产业发展合力。要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紧密结合,在粮食产业规划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等予以支持倾斜。

 

  (二十四)加大财税扶持。鼓励各地统筹利用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相关资金,综合运用贴息、奖补等政策,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仓储、烘干设备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

 

  (二十五)强化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优质粮油产品加工等为重点,加大对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依托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研发设计供应链融资产品,有效化解中小粮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粮食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鼓励保险机构为粮食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险服务。

 

  (二十六)落实用地用电政策。落实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予以支持,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有关粮食储备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政策要求。支持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为出让用地。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