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
时间:2019-09-02 11: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深入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全面开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对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健全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长效体制机制,稳步提升粮食产业综合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坚持资源节约、绿色循环,建立健全与资源环境相匹配、集约高效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妥善解决粮食产业链条不长、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守底线、保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到2025年,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全面形成,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风险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总产值达到5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粮食企业超过60个;绿色优质高端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充分满足粮油消费需求;科技创新取得新的突破,逐步形成世界先进的创新引领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国际粮食合作交流持续深化,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明显提高。
二、加快延伸产业链
(一)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推广实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指导各地统筹推进建链、补链、强链各项工作,提高粮食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健全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一体化发展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上游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下游延伸发展精深加工,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
(二)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理念,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开发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不断增加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供给。积极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快主食产业化发展,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提高主食产品的产业化经营能力。
(三)适度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统筹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增加专用型品种、功能性食品有效供给,引导粮食加工向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结合粮食不合理库存消化,引导玉米精深加工适度有序发展。提倡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适度加工,减少资源浪费和营养流失。
(四)加快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强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升秸秆、玉米芯、稻壳米糠、麦麸、油料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推广应用各类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逐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粮食产业体系。
(五)建设特色粮食产业集群。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一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县。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发展粮食加工,就地就近实现转化增值,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引导粮食企业向各类园区集聚,优化提升仓储、加工、物流、质检、科研、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一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三、着力提升价值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