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九项关键技术(7)
时间:2019-09-01 11: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接产车、胎衣桶、生产区车辆(小推车)、挡板、扒料铲子、扫帚、铁锨、产房料槽、诱食槽,每次使用完后采用喷雾或浸泡消毒。消毒时间一般30分钟,除断尾钳每次消毒一次外,其余均为每日消毒一次。
(8)工作服消毒
生活区内工作服每日清洗消毒一次,生产区内工作服每日清洗消毒,工作服清洗消毒后填写《工作服清洗消毒记录表》。每天对工作服的清洗消毒进行检查并记录。
(9)水消毒
水井和蓄水池可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消毒。每周1次,有条件的,可定期对水源进行ASFV检测。水线可安装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及二氧化氯发生器。定期对水线进行病原检测。
五、复产前的风险管理
工作原则
1.统筹衡量、区别对待。按照污染面的大小、污染程度等进行等级划分,由高到低进行清扫、清除、清洁。
2.按照猪场布局及生物安全四级关口(绿/黄/橙/红)进行清除和消毒工作,每个区域完成验收后进行封闭隔离,停止一切人员操作。
3.全部工作同步进行,多目标统筹协调并进。
制作生物安全风险等级电子平面图
全部清群(或单元清群)结束后,对疫情进行风险等级自我评定,并依据污染面和qPCR环境检测,制作“1+N”电子平面图。“1”-猪场总平面图,“N1”-生产区内部平面图,“N2”-生产区外部及场外1km范围内平面图,“N3”-生活区平面图。
复产前的采样检测
1.采样位点
全覆盖采样:以区块为单位,对其内部所有墙体、地面、设备等表面进行全覆盖采样。
重点位点采样:作为全覆盖采样方法的补充,包括死角、料槽底部等不容易采集到的位置。
2.采样时间点
(1)初步清洗完成后采样检测,了解当前具体污染程度,并为下一步清洗消毒工作提供参考。
(2)彻底清洗完成后采样检测,评估清洗效果。
(3)消毒后采样检测(细菌培养+ASFV核酸检测),评估消毒效果。
(4)后备猪全面进场前采样检测。
(5)复检检测。
3.采样对象
(1)生产区内。包括各区间猪舍内所有区间单元墙体、地面、地沟、设备、风机、通风小窗、水线、料线、门、窗、湿帘、饮用水等。
(2)生产区外。以污染程度划分区域,包括地面、草坪、风机口、污水池、发酵大棚、料塔、出猪台、水渠、下水道、员工宿舍、维修房、储物间、浴室、办公室、餐厅厨房、机房、车辆、水源等所有可能污染的位置。
(3)场周边区。猪场周围道路。
4.采样准备
(1)穿戴隔离服、鞋套、一次性手套,将医用纱布拆开后放入方便袋中,加入适量0.3%甲醛溶液达到医用纱布潮湿即可。不同区块间采样需更换一套隔离服、鞋套、一次性手套。
(2)全覆盖大平面采样可用浸润的拖布进行擦拭,非平面全覆盖手工擦拭。
(3)草坪、地面全覆盖采样可用耙式采样器+绷带,往返耙地。不方便用采样器的硬地面可采用推荐制作的采样器进行采样。
分区块精准化ASFV消减过程环境风险等级界定
通过不同猪场结构划分生产区、生产区外部、生活区以及其他,分等级的颜色管理、监测和时间衰减绘制图表和管理方式。
1.生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