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九项关键技术(4)

  清除病猪或感染猪后,每间隔7天,采用全覆盖采样进行qPCR检测,直至21天(即规定的封锁期限)监测均为阴性且猪群无异常,精准清除获得成功。


  三、构建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是当前防控ASF唯一有效措施。在ASF流行时期,生物安全是猪场能够正常生产的前提,决定着猪场运营的成败。


  提高防控意识


  猪场应充分认识到ASF巨大危害及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控该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是树立入场隔离消毒意识。入场的所有人员、物资均视为怀疑带毒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隔离、消毒程序,方可进场。二要明确净区与脏区。两者为相对的,存在病原污染风险或污染风险较大的区域为脏区,病原污染较少或已被清洁的区域为净区。三要加强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保证每个人自觉遵守生物安全准则,主动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积极纠正操作中的偏差。


  建立ASF生物安全防控圈


  建立多层生物安全防控圈:第一层需设置人员隔离区域;第二层设置卖猪、淘汰猪中转站(必须做好日常消毒),彻底切断外部车辆带入ASFV的可能;第三层为猪场的实体围墙,除天然屏障外,生产生活区与外界用围墙彻底隔断,围墙外部可设置防护沟、防护林等;第四层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进行隔离,不同生产区之间进行隔离。不同防控圈之间建立消毒设施,做到层层切断。


  建立场外生物安全体系


  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即对威胁到猪场的所有外部因素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其对场内猪群的威胁。外部生物安全影响因素包括猪场的选址、人员入场管理、车辆管理、物资入场管理、猪群转运和生物媒介的清除等。


  猪场位置应选择人员稀少、偏僻安静的区域。距离公路、铁路主干线1000米以上,远离居民生活区,距离其他养殖场及屠宰场2000米以上。


  建立严格的人员、物资(包括大宗物品、精液等)入场程序。配备猪场内转运车辆,外来车辆禁止入场。在距猪场1-3公里左右建设标准化的洗消中心,并配备车辆烘干装置,配置专门人员对外来车辆进行清洗消毒。


  健全场内生物安全体系


  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猪场内部布局、生产管理、消毒措施、粪污处理等。猪场严格进行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


  生产中人员、物品及猪群应遵循从净区向脏区单向流动,若需要从脏区向净区流动,需要经过隔离、消毒等程序方可。猪场生产区道路也应区分净道、污道,两条路线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用于人行和饲料、物资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死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因条件限制出现交叉时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持净道的完整性。


  推荐采用全进全出、多点式饲养、分批次饲养等管理方式,切断ASFV在猪场内部的循环传播。


  科学实施日常监测


  建立ASF预警体系,做好ASFV的定期监测。兽医及饲养人员应每天巡查猪舍,检查猪群健康状况,包括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异常行为、采食、饮水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果断处置,保障猪群健康。


  (1)主动监测


  对于未发生ASF疫情的养殖场,开展主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重点应放在异常猪只、车辆、人员、生产资料、物品等能与外界接触的环节和风险因素。有条件的养殖场,应配备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测。


  异常猪只:厌食、呕吐、血便、身体发红、口鼻出血、打针流血不止(凝血不良)、发烧、流产、突然死亡等一切不正常的猪只,均需进行采样检测。


  正常猪只: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进行抽样检测。


  依据风险,应对运输工具、出猪台、场区大门、生产区猪舍内环境等进行常规采样和监测。


  (2)被动监测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