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神奇木耳 振兴乡村(2)
时间:2019-07-17 14: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今年,我们按照旗委、政府将阿尔本格勒镇打造成黑木耳特色乡镇的思路,坚持早谋划早部署,从发展理念、资源整合、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实施精细化部署,把之前单独针对贫困户的发展范围扩展至全镇所有群众。”阿尔本格勒镇党委书记史连福说,为了将黑木耳产业从扶贫项目转变为富民项目,2019年对有发展黑木耳意愿的种植户给予政策补助和技术支持,贫困种植户,每棒木耳补贴1.2元,一般种植户,每棒木耳补贴0.5元,不限数量,目前种植规模已达到200万棒以上。
“挂袋”技术提质增效收入高
作为远近闻名的“木耳小镇”,今年阿尔本格勒镇的黑木耳产业又添新特色。京蒙帮扶新建的14栋挂袋木耳大棚,不仅让阿尔本格勒镇黑木耳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创收,也成为阿尔本格勒镇乡村振兴蓝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虽然去年种过地摆木耳,但挂袋木耳是第一次养植,在技术上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多亏我们有一个木耳技术服务微信群,技术员每天都会在群里及时提醒大家木耳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注意事项。”手机的微信铃声一响,珠日根嘎查的种植户赵国军就知道,今天给木耳大棚的通风时间又到了。
26岁的赵国军因为家里耕地面积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依托黑木耳产业,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去年成功实现了脱贫。今年,除了产业扶贫的6000个菌棒,他又自费购买了2.4万个木耳菌棒,全部放在挂袋木耳大棚内集中管理。
大棚内挂袋的黑木耳肥厚鲜嫩,长势喜人,这让赵国军的信心更足了。“改用挂袋技术以后,我的3万棒木耳比去年地摆木耳能多赚1万多块钱。”每天穿梭於家中和大棚之间的赵国军喜滋滋地说,今年预计能收获3000斤木耳,现在已经采摘了160斤,并以每斤35元的价格全都卖出。
“为提升木耳质量和单位效益,合作社在北京市丰台区的大力支持下,投入84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了14栋挂袋木耳大棚,进行黑木耳挂袋培养,这在我们镇黑木耳产业发展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指着不远处整齐排列的木耳大棚,马和平乐呵呵地介绍,每个木耳大棚面积为400平方米,垂直悬挂2万个菌棒,需要4个劳动力,这项工作可带动4户贫困户脱贫,挂木耳菌包28万袋,需要56个劳动力,可以带动56户贫困户发展黑木耳产业。
据悉,建成的大棚产权归属嘎查集体所有,由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承包给贫困户使用,每个大棚年租金3000元,划入嘎查集体经济。到了挂袋和采耳繁忙季节,还能带动贫困户及一般农户就业500人次,生产季人均劳务收入可达到4500元。
与马和平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相较於地摆种植木耳,木耳大棚挂袋培养具有调控性强、节省空间、提早上市、降低生产成本等技术优势,比平地露天培育节省空间200%以上,在单位效益对比上可提升6—7倍,能够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这种立体栽培方式不仅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还能增加产量,保证品质,而且采摘方便,使黑木耳提前一个月上市,大大提高黑木耳产业经济效益。”马和平说,现在有了挂袋技术,不仅节省土地,更节省了劳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黑木耳的产量,提高了黑木耳的品质,价格也涨了,从原来的25块钱一斤卖到了35块钱一斤。
挂袋木耳不仅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优选路,也让阿尔本格勒的黑木耳产业驶向了提档增速的快车道。
“富矿”深挖引领产业新融合
阿尔本格勒镇的黑木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种植黑木耳9年了,深切地感受到这项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销售。”扎赉特旗阿本黑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包春杰表示,与其他地区相比,扎赉特旗仅仅依靠种植和销售黑木耳优势不明显,要想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有独具特色的产品打入市场。
看准人们热衷於追求食品营养价值这一商机,包春杰经过反复研究,将木耳、红枣经高温处理,再经提取研磨成粉,最后按一定比例和俄罗斯全麦粉融合,成功研发出木耳面粉,他的黑木耳实现华丽变身。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山西:马铃薯种成“金疙瘩”
- 下一篇:贵州:发展食用菌产业促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