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内蒙古:神奇木耳 振兴乡村

  仲夏的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处处萌发出生机活力,连绵青山环绕着整齐划一的木耳大棚。大棚里戴着遮阳帽的“耳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黑木耳采摘季:一筐筐刚刚被采摘下来的、黑嘟嘟的木耳展开“笑颜”,静静等待着被搬去晾晒。

 

  看着油亮亮的黑木耳,嘎查种植户王双龙夫妇乐得合不拢嘴:“去年种了地摆木耳1.4万棒,效益不错,今年我们又种了1.8万挂袋黑木耳,没想到挂袋黑木耳长势比地摆木耳还好,耳型好看,木耳产量高,品质还好,肯定能卖上好价钱,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从往年收入千余元到去年收入超过3万元,对於王双龙来说,这实实在在的变化得益於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实施的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打赢翻身仗,小木耳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阿尔本格勒镇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让当地百姓脱了贫,尝到了甜头。

 

  去年以来,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在黑木耳品牌建设上下实功、出实招、见实效,努力让黑木耳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如今的阿尔本格勒镇,正在逐步成为以黑木耳种植、深加工、物流运输、交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黑木耳这朵乡村振兴之“花”,正在扎赉特旗绿水青山间尽情绽放。

 

  “在家门口的黑木耳基地种植木耳,不仅挣钱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一举多得。”嘎查的贫困户白来宝也是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往年这个时候还在外地打工的他,如今正在村里为木耳产业忙碌着。

 

  “外出打工,又累收入又不高,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多少钱。”白来宝说,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留在家里发展黑木耳产业,他也满怀信心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里来了。

 

  “黑金”产业铺就脱贫幸福路

 

  “共产党像太阳,党的政策暖心房……”阿尔本格勒镇珠日根嘎查农民王顺在采摘木耳之余编了一段顺口溜,他让爱人用手机录成视频后发在了微信朋友圈,不一会儿就收获了许多父老乡亲的点赞和转发。

 

  王顺的顺口溜是享受到扶贫政策后的有感而发,作为黑木耳产业的直接受益者,这几年来,王顺和妻子除了自己种植1万棒黑木耳,还在合作社里务工,每年靠这两项就能收入6万元以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现在像他们夫妇这样既在合作社打工又自己种植黑木耳的户数已经达到48户,在合作社每人每年工资收入平均达到14000元。”瑞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和平说,眼下在阿尔本格勒镇,除了种地和搞养殖,当地很多老百姓掌握了一门新的致富技能——黑木耳种植。通过这项产业,青壮年有了不用背井离乡又能发家致富的新机会。

 

  2016年,瑞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工建设黑木耳基地,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引进了半自动接菌生产线设备,日生产菌棒2万棒以上。去年成功注册了“南兴安”绿色品牌,北京市丰台区还在这儿建立了扎赉特旗京蒙帮扶扶贫车间,并将合作社确定为丰台区餐饮协会采购基地,为阿尔本格勒镇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动力和信心。

 

  据马和平介绍,现在他的合作社主要经营黑木耳菌棒生产、销售、种植、深加工等。社员已经从最早的5户发展到了58户。几年下来,合作社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被评为兴安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都靠种植黑木耳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阿尔本格勒镇镇长伊全深有感触地说,扎赉特旗的黑木耳种植合作社80%都集中在阿尔本格勒镇,黑木耳产业在阿尔本格勒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优势逐步凸显,目前已初具规模。2017年以来,扎赉特旗陆续出台了若干扶持黑木耳产业发展政策,使其成为重点扶贫产业,成为了一个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奔小康的朝阳产业。

 

  2018年,该镇投资242万元补助464户贫困户,1198人口种植黑木耳150万棒。辐射带动了全镇600户农牧户种植黑木耳,种植黑木耳贫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2800元。带动1200人参与黑木耳生产,增加了300万元的劳动收入。眼下,在阿尔本格勒镇各嘎查的田间地头,整齐排列的黑木耳菌棒让人眼前一亮,小小的黑木耳正逐步成为撬动全镇扶贫产业发展的大杠杆,成为贫困群众发家致富的金法宝。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