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打造南方奶业强区的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和全国奶业振兴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大做强广西奶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奶业布局

 

  重点在水牛奶产业基础好、奶水牛存栏量大和饲料资源丰富的南宁市宾阳县、横县、上林县、良庆区、武鸣区,柳州市柳江区、柳城区,钦州市灵山县、浦北县、钦北区,玉林市博白县、北流市,北海市合浦县,来宾市象州县、武宣县、兴宾区,贵港市港北区、桂平市,崇左市扶绥县、江州区布局建设奶水牛基地。在饲料资源丰富的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百色市、防城港市、贺州市和崇左市布局建设奶牛基地,开展奶牛品种改良和繁育,培育和推广抗热荷斯坦牛品种或抗热、耐粗饲奶牛品种,改良现有的荷斯坦牛群,适度发展娟姗牛、西门塔尔牛。在有养殖奶山羊传统的北海市大力发展奶山羊养殖。鼓励和支持奶业加工基础较好的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钦州市、玉林市和贵港市培育发展乳品龙头企业。(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发展适度规模生态养殖

 

  支持奶畜养殖场按照生态养殖要求改扩建为生态循环型家庭牧场,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支持奶牛养殖大县整县推进生态养殖,推广应用物联网和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开展口蹄疫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净化,做好奶牛常见病防治。统筹区域性奶源基地建设,以生鲜乳收购站或乳品企业为核心,在其周边范围建立统一的特色奶源基地,推进以市场需求和生产加工为导向的奶源体系建设。在奶牛养殖大县的重点乡镇,培育一批养殖规模为5—49头的养殖专业户,建成一批存栏奶牛为50—100头的家庭牧场(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牛奶日收购量为10吨左右的生鲜乳收购站。(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各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提升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对奶畜尤其是奶水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建设奶水牛良种繁育场,选育扩繁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和地中海水牛。建设种公牛站,选定2—3个水牛存栏大县,以地中海水牛作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精或本交的方式杂交改良本地水牛,组建地中海水牛杂交利用核心牛群。推进良种水牛活体采卵、胚胎生产、胚胎移植及性别控制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与推广应用,完善和提高水牛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增强自主育种能力。建设荷斯坦牛和娟姗牛良种繁育场,加快广西本土荷斯坦、娟姗牛的推广养殖,应用乳肉兼用、抗热品种杂交改良现有的荷斯坦牛群,提高泌乳期单产。建立种畜和配种分级制度,培养一批优秀种畜和优秀牛人工授精员。加强基层牛品种改良站点标准化建设,提升奶牛品种改良重点县的乡镇牛品种改良站点基础设施水平,推进牛人工授精员职业化建设,在产业基础好的行政村建设奶牛杂交改良服务点,配备专业的配种人员。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组织人员开展科技攻关,确定奶水牛标准物质。鼓励乳品企业利用自有资源积极参与奶畜品种改良和繁育工程,引进和运用现代繁殖生物技术繁育良种奶牛,打造高产奶牛核心群。(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构建饲草饲料供给体系

 

  优化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加强现有的优良牧草品种选育和推广,引进适宜广西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培育一批饲草饲料集聚加工配送企业。大力推进人工草地建设、粮改饲和农副产品收集利用,推进以种植全株玉米为主的粮改饲工作,推进甘蔗尾梢、木薯渣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加大优质饲草料生产机械研发及农户建设微贮窖(池)支持力度,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养殖模式为载体,加大益生菌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利用益生菌发酵饲料喂饲奶牛。研究推广科学的奶牛日粮配方,鼓励奶农使用精饲料。支持饲料厂开发建设优质配合饲料生产线,加快奶牛专用饲料的开发和供应。(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配合单位:各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优化乳制品加工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