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食品安全就是让百姓吃得放心(2)

  问题: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正在走进现实的5G等技术的渐趋成熟,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智慧转型升级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它们可以为食品监管、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什么思路?

 

  陈君石:首先要做到理念上的现代化,然后才能够用先进科技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互联网+食品安全”,既可以是食品行业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手段,也可以是监管部门新的监管方式。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互联网手段在中国已经发展得很好。数字治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国际上目前没有现成的模板和经验可以拿来照搬或者参考。如何做好“互联网+食品安全”这篇大文章,如何用数字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的治理能力,这些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冯啸:经过思考与实践,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了智慧的市场大脑——智慧监管云中心,探索以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建成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绩效可评、公众可查的市场监管信息化体系,利用科技的力量进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比如在云中心的基础数据建设中,汇集了市场主体信息、动态监管信息、检验检测结果、风险预警监控等关键数据,还将数据进行重组、牵引,为智慧监管应用提供基本数据支撑,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分析去发现食品安全热点,开展风险评估,找到问题高发行业,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靶向监管水平。针对过去用腿跑现场、用眼找问题,监管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探索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来实现“机器助人”。如在食品冷链运输车和后厨专间安装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超过阈值时,系统及时形成预警;通过建模、学习,从监控图像或视频中检测出目标人体关键点和人体结构,根据重构后的人体姿态,自动识别后厨的不规范着装和违规行为,并进行实时抓取。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监管的科技含量,而且更深层次地拓宽了监管的维度,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战术。基于上述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的运用,风险预警系统也应运而生,每一项预警事件都会直接推送给企业主体,第一时间督促它们开展自查自纠。目前我们在辖区内共设置了餐饮后厨预警点201个,已触发食品预警1873次。

 

  刘明: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输工具,对于食品安全的治理可以从信息角度出发。首先,信息预测是很好的手段。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网上可能构成违法行为的食品进行事先判断,并及时处理;再比如外卖平台上,可针对用户投诉信息、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和监管报告等,对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和特定食品提前进行风险防范。其次,信息保真或者说信息准确度很重要。目前较为典型的就是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传递过程中链条相互连接,保证数据可溯源。食品从采摘、生产到运输的全链路上的信息,消费者都可以看到。反过来,当信息可溯源成为产品质量的保证时,对于生产厂家也是一种激励,他们更愿意使用这种技术证明自己产品的质量。最后,还要做到信息公开,通过大量用户信息对称,让消费者更真实地感受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形成食品安全治理的大网络

 

  问题:互联网属于所有人,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生产经营企业,抑或是消费者及媒体,互联网让每个人有了更多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可能。开放、共建、共享和共赢,这是互联网和数字时代的特色。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全方位地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陈君石:最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地刷新了人们的认识范围,它们一定会成为未来政府监管、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很重要的手段,也会推动整个食品行业的升级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食品安全”的覆盖范围不但是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餐饮环节,还包括消费者参与的社会共治以及媒体的监督,这些都需要用“互联网+”的手段。

 

  王铁汉:在大数据时代,准确的风险分析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在大数据等互联网科技合理应用基础上。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机构,已经在如何高效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上探索实践。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我们将积极引导餐饮服务企业、网络订餐平台,应用信息化手段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理和过程管理。同时,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有赖于监管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