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漳州“一品一码”,一波三折往前走

   扫一扫码,就能知道食物从哪里来,运输、加工这一路上都“经历了什么”,万一有问题该找谁……作为我省率先推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系统”的城市,漳州市已有4045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市“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录入数据1437万条并向省级平台输送数据1423万条。

 

  尽管成绩亮眼,然而由于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检验检疫、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产品追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品一码”的应用之路仍是一波三折。

 

  应用:遇上难题不可避免

 

  6月8日,一位客商找到福建百汇绿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查看“一品一码”工作流程:员工们为新鲜蔬菜完成分装、检验等程序后,贴上二维码追溯标签。紧接着,追溯码的信息随着蔬菜进入海峡农博会的批发环节,又从批发市场进入菜市场。市民扫一扫销售小票,就可以看到全流程。目睹了“一品一码”的规范流程,客商痛快地下了50多万元的订单。

 

  “一品一码”的建设效果,是很多企业没想到的。5年前,漳州市开始建设食品溯源安全监管平台,不少人觉得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很难搞下去。

 

  “成本高是首要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价值3000余元的可追溯电子秤,让菜市场的摊主们觉得难以接受。另外,它让潜规则无处藏身。原本,“称一斤得八两”是常有的事,市民也难以核实,而可追溯电子秤却打破了这一切。对于短斤少两的商家来说,拖延使用是最好的办法。而他们对付检查也很有一套:检查时就用上可追溯电子秤,不检查的时候就撤下来。“还有些商家担忧销售量和流向泄漏。”业内人士道出了缘由。

 

  针对成本问题,漳州市出台了《关于实施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的激励措施》,制定相关的验收细则。3年内,市、县两级财政对“一品一码”工作完成较好的市场给予相应的奖补。漳州市延通、北桥、南河3个试点市场采用的可追溯电子秤,均由政府免费提供。相关部门还提供免费的培训,让各个生产主体都能明白系统的使用方法。

 

  “随时随地有据可查,避免消费者与商户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扯皮。”市民蒋伟华表示,多数消费者对商家使用可追溯电子秤表示拥护。一些固定冷藏食品的商户对使用可追溯电子秤较为接受,他们认为:“不用费脑子统计,跟消费者也少了纠纷。”

 

  转化:技术必须切中痛点

 

  不过,对于可追溯系统,不少商家仍在观望等待,相关部门开始琢磨新的出路。

 

  “我们和农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对于积极扫码的顾客,提供让利促销,并赠送购物袋、面巾纸等小礼品,让顾客督促商家使用可追溯电子秤。”芗城区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吴雪嫣表示,可追溯电子秤是足量称,菜品单价势必不能打折。短时间内,商家会流失部分客户。但当客户意识到其他地方短斤少两,就一定会返回购买。另外,消费者一旦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二维码“往回追”,食品安全系数高。

 

  在商家看来,“一品一码”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许多。“时间和钱一样重要,过了时间,菜的新鲜度就会被损耗,我们不希望增加繁琐的步骤,最好和平常工作一样。”菜贩吴溪东说。

 

  “我们开发自动识别功能,直接上称,无需多余动作。甚至,我们还附加记账、数据分析等功能。”作为漳州市“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技术承建方,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总裁曹渝常希望,可追溯系统不是增加商户麻烦,而是提供便利。

 

  也有人担心道:“二维码里的信息真实吗?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漳州市‘一品一码’的平台数据存在‘华为云漳州’,它拥有三级等保资质,安全性较高。”漳州市市场局副局长张红表示,漳州市还与平台运营商、业务科室签订保密承诺书,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进行约束。

 

  张红表示,漳州市“一品一码”食品溯源安全监管平台已与省级平台、县级平台纵向对接。随着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他们还将与市农业、质监、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横向对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机遇:高品质产出高效益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