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系列解读之
时间:2019-06-13 15: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分析了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深化改革要求。为了让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地学习、理解、贯彻这部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从而更加有利于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报开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专家解读》专栏,邀请多位权威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意见》进行分析、解读,以飨读者。
近日公开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开宗明义,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意见》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是加强食品安全的重大决策,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维护食品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从战略思考角度,指出食品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调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底线要求;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总书记从政治责任角度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并多次强调,食品安全工作要党政同责。总书记从科学方法角度,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要求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意见》正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指导思想,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二,这是符合食品安全治理基本规律的重大决策
这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稳中向好,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方面,《意见》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挑战方面,《意见》综合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既有环境污染、新业态和新资源的潜在风险、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等客观因素,也有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时有发生、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风险问题,还有标准存在差距、基础工作薄弱、监管力量和技术手段跟不上等能力短板。
食品安全问题,根源在于产业链中各种问题风险的交织叠加和集中体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消极悲观,必须抓重点、补短板,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积小胜为大胜。因此,《意见》提出“坚持安全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共治共享”六大基本原则,提出34条重点举措、10大攻坚行动、4项保障措施。《意见》特别提出,到2020年,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见》还明确了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食品抽检合格率、农药兽药残留限量、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法规知识抽查考试合格率、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实验室数量等量化指标。总的来看,两个阶段目标的安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安排相一致;提出的各项具体举措,既做到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相统一,又体现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一致;确定的量化指标,契合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规律和工作实际。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意见》必将全面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第三,这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决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