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解读香兰素:国标制定很谨慎,有害、妨碍转奶无科学依据(2)
时间:2019-06-13 12: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误解二:“奶粉添加香精,味道更香浓,宝宝必然喜欢喝,容易上瘾,不利于将来的转奶。” 对于这个说法,李继斌主任则认为,宝宝出现转奶难的情况,跟奶粉中是否添加香兰素并无关系。 李继斌主任告诉知食君,味觉依赖是一种正常现象,大人、小孩都会在一段时间内较偏爱某种味道,突然换口味,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和抵触,但这种反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从生理上讲,人的胃肠道(包括口腔)的上皮细胞更新速度很快,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适应新的味道,不可能产生难以戒断的依赖。 另外,转奶,或是换口味,对每个宝宝来说都是味觉上的挑战。从纯母乳到奶粉、从奶粉到增加辅食,甚至是在两种均不含有香兰素的奶粉之间转换转奶,宝宝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需要慢慢引导。
误解三:奶粉应该坚持“该有的要有,不该有的最好不要有”的原则,包括香兰素在内的添加剂最好不要有,要保护孩子自然的口味。 李继斌主任认为,“母乳中该有的要有”,这个观点没有问题,但“不该有的最好不要有”,是对合理、科学使用包括香兰素在内的食用添加剂的误解和偏见。母乳中欠缺甚至不足的成份,在配方奶粉中可以人工合理添加。 他举例,维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具有防止佝偻病的作用,因此有些配方奶粉就人为添加了维生素D。如果按照上述观点,维生素D也不该添加,但很明显,不添加对宝宝的健康发育不利。
而更可能颠覆大家观念的是,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成员丁宗一教授认为,配方奶粉,不是按照母乳来设计的,也完全没有必要母乳化,它“是儿科梦寐以求的一个医疗手段和医疗物质”,通俗点理解,配方奶粉也是一种“药”。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介绍,从国际范围来讲,一种高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它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数量在40种以上。 而据知食君了解,由于多数是人工添加,奶粉中也会有母乳中不会有的“味道”,比如奶粉中重要的营养元素DHA是提取自海洋生物,天然有海腥味,标准内添加更多营养会更好,但腥味也会更明显,这种时候就需要香兰素等调和,改善口感。简单理解,就和咖啡太苦加糖加奶,饭菜太清淡加盐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有些配方奶粉中还会添加天然化合物的磷脂,能够提升配方奶粉的乳化、速溶、抗氧化等理化功能,它也和香兰素一样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
李继斌主任也呼吁全社会应该对添加剂有正确的认识,媒体和商家尤其不要去妖魔化它,不应该把是否含有某种添加剂作为配方奶粉的卖点。 他认为,如果一定要反对(添加某种元素),最关键的是把依据找出来,明确无误地告诉消费者甚至相关部门,这样的反对有事实基础、有研究支持,而不是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说,“这涉嫌误导消费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厦门特色食品土笋冻》团体标准出台
- 下一篇:小龙虾一时风光,谁是下一海鲜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