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解读香兰素:国标制定很谨慎,有害、妨碍转奶无科学依据
时间:2019-06-13 12: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近日,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下简称“奶粉”)中是否应该添加香兰素,又在业内引发了一波讨论。 之前,知食君已经就此回答过一些宝妈的提问,但可能还有说得不清楚的地方。借着这次机会,知食君请教了营养和食品安全领域的资深 专家 ,希望能对宝妈们关心的问题做出详细解答。
了解香兰素 到底什么是香兰素?知食君先给大家做个小科普: 香兰素,是德国两名博士发明的一种合成香精,又名草香素或者香兰酚,分为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两种,具有香荚兰香气及浓郁的奶香。目前,它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增香剂,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国家都在使用,通常出现在蛋糕、冷饮、巧克力、糖果、饼干、方便面、面包等各种需要增加奶香气息的调香食品中。 因此,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 香兰素 ,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宝妈们大可不必闻香兰素就色变。
而奶粉中是否能够添加香兰素,国家早在2011年就制定了相应标准,在2014年的最新版国标中,相关表述做了保留。 根据国家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凡使用范围涵盖0-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香兰素,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可以使用,但最大使用量为5mg/100ml。 通俗地说就是,1段奶粉(0-6月)不允许添加 香兰素 ,但2段奶粉(6-12个月)和3段奶粉(1-3岁)是允许添加严格限量的香兰素。
知食君理解那些反对奶粉中添加香兰素的人士的初衷——大家都是为了宝宝们的健康成长。但话又说回来,在国家允许适量添加,又没有确凿研究证明香兰素对婴幼儿健康有害的情况下,这些“有害论”只会让宝妈更加糊涂,莫名担惊受怕。 香兰素对宝宝有害?专家有话说 知食君也就一些常见的反对添“香”的观点,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李继斌,希望他的见解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误解一:“香兰素是一种兴奋性毒素,长期喝有香兰素的奶粉对宝宝身体有害,造成烂牙,损害肝脏。” 对此,李继斌主任从专业角度指出,国家对包括 香兰素 在内的任何一种食用香精的态度很谨慎,在使用要求上很严格,在应用于食品之前,会经过规范和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且要经过多次科学论证和针对动物和人群的理化试验,最后还要用数学模型推算,确定它的使用规则和各种场景下的添加量。
事实上,香兰素味道比较单一,但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香甜,婴儿吃了也不会上瘾。而且如果香兰素添加过量,味道反而会变苦,婴儿反而不能接受,所以不用担心摄取过量。网络上媒体报道称香兰素是一种兴奋性毒素,可刺激大脑奖励系统,让使用者觉得添加了香兰素的产品更加美味,实则是误解及夸大,不科学、不客观。 至于宝宝出现的挑食、偏食、龋齿问题,主要与家长在喂养和护齿上的不科学行为有关。 知食君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药监局、欧盟食品安全局和中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顶级权威机构,都没有发布能够证明长期服用含有香精的奶粉对宝宝有害的报告。 再者,奶粉中添加香精行之有年,至今没有出现过一起关于宝宝因为奶粉里的香精而出现问题的案例和报道,因此, 长期喝有香精的奶粉对宝宝身体有害的说法,缺乏证据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厦门特色食品土笋冻》团体标准出台
- 下一篇:小龙虾一时风光,谁是下一海鲜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