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主要农产品合格率超96%(2)
时间:2019-06-06 14: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除了“走鬼档”的问题,报告还提到,中山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低,部分生产者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同时农产品加工、冷链运输、储藏等水平低,果蔬、肉类、水产都存在流通腐损情况。与此相对应的是,各类农产品经营单位配有快检机构的不到30%。在制定和实施农产品检测时,检测样品绝大多数是种植业,对水产养殖检测样品偏少。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其中一道重要防线是加强检测体系建设。针对上述小榄镇农产品检测中心高成本运营的实际,报告建议将三乡、小榄镇农产品检测部门由市统筹,不断满足全市各镇区农产品检测的需要。针对大量农产品经营单位没有快检机构,存在检测“盲区”,报告建议要加强快检机构建设,力争两年内实现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全覆盖。此外,报告提出要充分整合农业和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检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作用。
B 加强产地环境治理
农产品产地安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报告指出,中山的产地环境治理有待加强。
中山市还存在不少黑臭水体。报告指出,中山部分排污口设置不合理、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现象突出,影响耕地质量。除了部分水质问题,报告还指出,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外源污染不断向农村扩散,加剧了土壤污染。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水产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部分外来务农人员多数在田间地头搭棚生活,造成耕地环境“脏、乱、差”。
针对这种险种,报告提出,要整治产地污染,强化源头保护。比如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周边等重点地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的力度,全面掌握水、土、气等产地环境变化,制定产地污染防治和保护计划,加强产地污染防控和污染区修复。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耕地污染,实施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水产养殖尾水要达标排放。对农业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对于治理黑臭水体,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表示,目前已经把全市河涌按水系特征划分为15个流域,每个流域相对独立,将按照分流域系统整治方式,针对不同流域水系特征及污染特征分别治理,开展污染摸查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也建议,加快推进河长制,整治黑臭水体,最大限度消除劣五类水质,坚决防止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涌污染耕地。
C 加快溯源体系建设
报告指出,全市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仅有8家企业参加试点,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大多作销毁处理,溯源力度还不够。而大量的农产品从各地流入中山,不能单靠人力监管来解决,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发挥市场准入机制的倒逼作用,才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采用“智慧+”的方式是推进溯源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报告提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溯源链条,促进溯源与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机衔接,全面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溯源体系。建立“辐射型”追踪预防机制,不仅要追源头,还要追流通方向、影响范围等。
要严把产地准出关,要积极推进“逢出必检,合格上市”制度,严禁不合格农产品上市。加强日常巡查,监督种养企业(户)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制定并落实农产品风险监测计划,加强抽样检查。
要严把市场准入关。落实“携证入市,产品可溯”制度,所有农产品进入市场都要提供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或产地证明、认证证书。对无合格证明、产地证明、认证证书的实行入市登记,现场检测,严禁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