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黄颡鱼苗种繁育进入新阶段

  在特种水产这个竞争激烈的圈子内,黄颡鱼逐渐脱颖而出,展露了特种水产“第一鱼”势头。在近年来鱼价不景气的市场大环境下,黄颡鱼的价格虽也是沉浮不断,但较于其他品种,增减的幅度算得上是比较稳定。由于价格相对稳定,加上棘手的病害较少,总体来说,养殖户对于这条鱼还是相当有信心的。根据市场的报价,5月7日山东临沂的黄颡鱼批发价格1.5两以下为11元/斤,以上为14元/斤,较4月19日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元/斤和0.5元/斤,浙江、湖北的普通、全雄、杂交品种也纷纷迈入10元大关,黄颡鱼的价格回暖在即。

 

  这两年黄颡鱼产业不断扩大,杂交黄颡鱼功不可没。今年4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155号公告中,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成为水产新品种,这也标志着黄颡鱼苗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4月27日召开的黄颡鱼产业研讨会结束后,笔者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黄优1号”科研团队的领头人樊启学教授。

 

  问:您的亲本种质资源主要来自于长江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为什么用这两种鱼?

 

  樊启学:“黄优1号”品种出现之前,全国主要养殖品种就是普通的黄颡鱼,它的缺点是公母的生长速度相差很大,在养殖的条件下雌雄鱼生长出现了几倍的差距。后来我国学者开拓出了一条X和Y染色体连锁标记辅助的全雄鱼培育技术路线,并培育出新品种全雄黄颡鱼“全雄1号”,杜绝了上述的问题,但在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确定最优的杂交组合,我们做了6组杂交组合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以长江的瓦氏黄颡鱼为父本,以基地附近周围湖泊的普通黄颡鱼作为母本,这样形成的杂交组合最好。这些结论的得出都需要以实验作为基础,并不是凭空想象。

 

  问:选育“黄优1号”用了多长时间?

 

  樊启学: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了规模化养殖普通黄颡鱼,2003-2004年陆续在学校做了有关杂交组合的实验,2007-2008年也开展了一些全雄的实验,到2011年才基本确定了这个组合是最佳选择,所以我们从2011-2012年才开始做“黄优1号”的选育。

 

  问: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做黄颡鱼苗种的实验,他们的情况如何?

 

  樊启学:我们这种杂交组合在社会上宣布之前,市场上见到的都是怪模怪样的杂交黄颡鱼。即使是雄性瓦氏黄颡鱼和雌性普通黄颡鱼这种杂交组合,也是建立在选育技术基础上的,所以这点“黄优1号”是具备的。虽然我们品种写的是三代的选育母本,但实际上我们每年都在进行,并且没有停下来过。总而言之,“黄优1号”对亲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选育三代的母本、两代的父本。我们在市场见到的与其他鱼进行杂交的,比如说牛尾巴,这个品种的黄颡鱼在市场的卖价就不理想。

 

  问:“黄优1号”的特点是什么?

 

  樊启学:育种选择的方向有很多,比如长得快、抗疾病、饲料利用率高。但在市场上,最广泛的选育方向还是非生长速度快莫属,所以我们也是基于对生长速度快这一方面的考虑,将它作为了第一选育目标。我们将生长速度快、体型好的特征作为选育的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抗病、抗应激的优势。曾经无论是普通黄颡鱼,还是全雄,红头病都是苗种培育的第一致命因素,是存活率低的最主要的因素。现在“黄优1号”苗种对一些疾病有比较高的抵抗力,克服了爱德华氏菌、红头病,苗种表现出来的成活率相对以往就高出了很多,成活率也由原来的20%~30%,普遍达到了现在的70%以上。

 

  问:“高抗”与“快大”对普通养殖户来说哪个好呢?

 

  樊启学:这是一个比较碰巧的组合,在挑选生长速度快的性状时,它的抗性可能会下降,也有可能上升,“高抗”与“块大”很难同时具备。但正好我们的“黄优1号”将这两个优势都集于一身,在理论上是值得探究的。至于说口感,从市场表现来看,“黄优1号”比普通黄颡鱼表现的更好,而且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营养实验、风味实验等,例如在脂肪酸上就更胜一筹,所以在口感、风味等这些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黄优1号”也有一些缺点,这与它生长速度快是有一定联系的,表现出吃食过于凶猛、没有自我控制能力,而这些之前一直被当作优点来宣传,但这是建立在控制好的基础上。最初我们找不到发病的原因,现在通过总结这些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了“毋多宁少”这四个字,宁可喂少也不能喂多,宁可喂食到五成饱、六成饱,也不能喂食的过多。如果连续进食过多,不仅水质难以控制、一些疾病的暴发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一定要掌控好喂食量。

 

  问:今年的“黄优1号”相较往年有调整吗?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