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浅谈国企党委如何抓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这是摆在所有基层党委面前的一个难题,一个深得人民群众期盼和解决的问题,基层党委以抓党建促乡村旅游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近几年,内蒙古国营甘河农场党委以党旗引领,创新“党建+旅游”模式,着力做好“党建+旅游”大文章,推进旅游与特色农业项目、大豆主题农场、休闲渔业、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推动了农场旅游大发展,加快了农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

 

  “党建+旅游”与特色农业相融合

 

  近几年,农场党委实施药旅联动战略,提出了“药旅联动”战略,促进药材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药材产业发展是基础,旅游产业开发是目标,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甘河农场境内荒坡岗地多,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适合发展中药材。农场从黑龙江聘请中草药种植专家现场指导,2018年新建30亩返魂草种苗种子繁育基地,年产苗近300万株,推广种植面积可达500余亩。甘河农场还成立了中药材协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企业牵线搭桥,最大限度打通销售渠道。采取农场先种看成效,农场育苗你来种,农场党委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动职工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鼓励职工群众加入到中草药种植创业项目中来。甘河农场现已发展中药材面积近3000亩,主要种植赤芍、白芍、紫苏、黄芪、还魂草、白鲜皮等十几种药材。同时积极鼓励各连队利用房前屋后、林带、零星空闲地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拓宽职工群众增收渠道,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景观效益。通过中草药种植,既能助力旅游,又能助农增收,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场计划2019年种植药材2000亩,2020年种植3000亩,2021年种植5000亩,把药材产业产业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把甘河农场打造成北方重要中药材生产基地。

 

  农场党委将旅游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大健康产业有机地融合起来,打造高效农业景观带,推动农场旅游+特色农业建设。

 

  2018年农场打造高效益示范田约3000亩,打造大地景观矮高粱2000亩,111国道种植赤芍300亩。把五队作为旅游示范队,依托五连风情园,结合打造大豆主题农场建设,开发大豆加工业观光体验、大豆主题餐饮、大豆制品购物、大豆主题住宿等旅游产品,通过大豆餐饮文化魅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做大主导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重点鼓励和扶持员工开办家庭小作坊,发展以榨油、烧酒、豆皮加工、腐竹、豆油、有机面粉加工为主小加工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目前有豆瓣酱酱油厂和冷轧豆油厂两个产业化经营项目,龙头加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新建育肥牛小区,占地60亩;育肥羊圈舍6栋,建筑面积1758平方米。2015年新建育肥羊小区8栋,总建筑面积3880平方米,为肉食加工企业建好基地。

 

  2016年,农场还开办了“甘河原”品牌超市,有笨炸豆油、纯绿色褐色面粉、蜂产品系列、干菜、咸菜、豆油、腐竹、豆瓣酱、豆浆豆、豆芽豆、黑小豆、白饭豆、小绿豆、野生木耳、蘑菇等特色农产品,仅褐色面粉已经销售褐色面粉700余吨。

 

  通过旅游业发展,销售农垦特色产品,同时加强宣传营销力度,重视文化挖掘,拓展它的旅游功能。

 

  “党建+旅游”与大豆主题农场建设相融合

 

  近几年,农场党委结合党建示范点打造党组织阵地提升工程,以大豆主题农场建设为载体,把甘河农场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休闲文化小镇。

 

  聘请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修编了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了《甘河农场城镇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一三产业融合为主的生态宜居城镇”定位,形成了政务区、住宅区、商业区、绿化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等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城镇新格局。

 

  借助国家项目扶持政策,加快农场城镇化建设步伐。2013年以来共投资2.9亿元,加大场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楼房28栋,使场区楼房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场部地区实现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完成了中心大街形象提升、4条道路对接,环镇北路、南路、111国道沿线拓宽等工程,硬化路26公里,形成3纵3横总长20公里的框架路。市场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对外交通便利顺畅,年客流量达到24万人次;完成场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栽种行道树2万余株,完成场区文化墙建设500米,绿化面积达23万平方米,楼体全部实现亮化;完善了场部地区供水供电供热管道线路整治,实现了24小时供水,场区主干道路的改造升级,闭路电视、网络光纤的安装和商贸市场的改造,完善各类健身娱乐设施及排污治理等环境工程。成立了物业公司、城镇管理管护队,划分了环境治理分担区,以支部为单位,组建了便民服务站、服务队,建立了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拥有中小学、幼儿园、职工医院、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灯光球场和水上公园;加强了城镇服务功能,引进了税务、工商、交警、运管、电力、客运站、银行、移动通讯等21家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工商、物流、场办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农场小城镇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落户农场部周边务农农民工3700人,场部地区个体工商营业户517家,每年提供工商服务业正常就业岗位1400余个,提供劳动收入近2000万元;每年为附近农民提供农业季节性劳务收入2000万元。场部现在成为辐射莫旗东部五个乡镇、50个村屯7万人口的商品集散地。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