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保健食品欺诈中的套路(2)
时间:2019-05-25 15: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主办方在发布会上宣称,他们与“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吴阶平肿瘤预防基金会联合开展癌症尿液公益大筛查”,“癌症尿液筛查监测试剂准确率达92%以上”。现场老人只需交纳10元建档费即可成为会员,参加癌症筛查尿液检测。
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了猫腻。主办方临时聘请癌症筛查检测人员对老人进行检测,告诉检测结果不佳的老人患有癌症的风险,并推荐购买“巴西蘑菇β-葡聚糖”。这个价值数千元的所谓“保健食品”,实际上只是固体饮料,属于普通食品。
办案人员提醒,类似这样的“公益”“关爱”行动要多留意。会销组织经常以“专家”义诊的形式,通过简单的体检仪器检测尿液等情况,编造老人们患癌症等疾病的概率以及其他身体问题。随后通过多种心理博弈手段给老人灌输其推销的产品对癌症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千方百计说服老人购买产品。
套路三:亲情是假,“干爹干妈”要注意
保健食品欺诈的对象以老年人居多,亲情营销是常用手段。三天两头电话问候,隔三岔五上门回访,“干爹干妈”叫不停,甚至陪聊陪玩,最终把“亲情关怀”换成所谓的“保健食品”,骗取老人的养老钱。
法制日报曾对保健食品销售员做过调查采访。一位销售员介绍,他们每天早上拉附近小区的老人来免费测量血压,分析“症状”,然后推销保健食品。三天内必打电话问候,七天内必上门拜访,此后再继续上门,增加感情。对于老人,称呼“叔叔阿姨”,甚至“干爹干妈”。
推销员抓住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嘘寒问暖,关心老人身体,通过亲切交流获取老人信任后,再适时推销保健食品。“谁的‘孝道’尽得更贴心,与‘爹妈’的‘亲情’更稳固,谁就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销售收益。”一位被骗的老人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干女儿”,隔三岔五就来为其按摩、洗脚、聊天,结果是房间堆满了保健食品,还有一堆按摩器、床垫等产品。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骗子一般都会先获取老人的个人信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而来的老人,入门都要先登记,填写姓名、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一般是以填写什么礼品申请表、赞助厂家需要核实信息等为借口。老人在填写信息时,推销员趁机会跟老人聊几句,问问家里还没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是拉近关系,另一方面是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面销售保健食品做准备。
套路四:夸大疗效,普通食品包装成“神药”
所有的保健食品欺诈案件里,都有一个共同点——虚假宣传、夸大疗效。而且,通常故意将保健食品与药品混淆,说成是包治百病的“神药”。有些所谓的“神药”甚至连保健食品都谈不上,就是普通食品。
根据各地查办的保健食品欺诈案件,打着健康讲座名义的会销是常见形式,会销的角色一般由假冒的专家、卖力的讲师、配合的患者组成,他们配合演一场戏,使台下老人相信其销售的产品可以治高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等,包治百病。
湖北省监利县监管部门曾接到老人举报:其以每瓶190元的价格购买了50瓶“红瑞乐帮”牌松花粉,服用后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工作人员现场执法发现,不法分子通过会销活动,夸大、虚假宣传松花粉有200多种营养,具有可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胃病,软化血管等治百病功效,并故意制造“松花粉”紧缺的假象,连哄带骗非法销售。
该松花粉骗局还在多地都出现过。湖南省祁阳县也有人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称,其患有湿疹的母亲被骗购买了该产品,推销人员声称吃了该产品就能治好湿疹,甚至连癌症都能治好。事实上,这个包治百病的“神药”根本不是药品,甚至连保健食品都不是,就是普通食品。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会销路数比较老到,一般都宣称产品能包治百病。讲师在台上声泪俱下,台下人群中几位“听众”积极配合着讲师鼓掌或掉眼泪,在场老年人也渐渐融入氛围,甚至情不自禁落下眼泪,对自己的身体感伤起来,最后不知不觉中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购买其推销的产品。
套路五:添加药物,短期见效长期受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一带一路”20国美食亮相京交会
- 下一篇:餐饮超市年底实现“安责险”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