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甜蜜诱惑”侵蚀孩子健康 儿童“减糖”“戒糖”刻不容缓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口号。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特别是孩子,2008年我国儿童人均每天喝饮料715毫升,10年时间翻了一番。而目前市售饮料中大部分为含糖饮料,多数饮品含糖量为8%~11%,一瓶容量为500毫升的饮料,含糖量就在40克~55克之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摄入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美国心脏医学会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额外摄取的精制糖不可以超过25克。仅1瓶饮料中的添加糖含量,已经超过推荐值底线。

 

  《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指出,经常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孩子们患龋齿、2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为保护儿童健康,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减糖”专项行动,要求中小学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无糖”生产。美国心脏医学会也建议,孩子每周最多只能喝一罐250毫升含糖饮料,两岁以下则完全禁止。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口号。但是近年来,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由1960年的2.18%上升到2015年的10.23%,人均摄入糖总量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5倍,目前平均每人每日食糖高达53.7克。

 

  中国糖消费量调查显示,我国1998年儿童人均每天喝饮料329毫升,到2008年人均每天喝饮料715毫升,10年时间内翻了一番。虽然近些年儿童喝碳酸饮料比例在下降,但是儿童喝固体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其他含糖饮料的比例却有较大幅度提高。殊不知,就在我们大快朵颐、痛快吃糖的同时,糖也在悄无声息的“吃掉”你的健康,特别是儿童饮用含糖饮料过多及由此带来的健康风险更值得警醒。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指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要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也要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生产,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含糖饮料对孩子健康损害不可忽视

 

  含糖饮料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常见的有碳酸饮料、风味饮料、蛋白饮料、咖啡饮料、茶饮料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曾在其博文中提出,目前市售饮料中大部分为含糖饮料,多数饮品含糖量为8%~11%,因此一瓶容量为500毫升的饮料,含糖量在40克~55克之间。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摄入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1瓶饮料中的添加糖含量已经超过推荐值的底线。

 

  2018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指出,经常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孩子们患龋齿、2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那么,糖是如何一步步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糖之罪一:导致肥胖。甜食对身体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长胖,每100克白砂糖中就含有400大卡热量,小小一块甜品,只要多吃上几口,一天摄入的热量可能就会因此超标,直接导致人发胖。孩子在进食过多的甜食后,一部分甜食产生的热量用于运动、学习,另外一部分则转变成脂肪类物质存储在体内,久而久之导致肥胖。

 

  糖之罪二:增加骨折发生概率。日本营养学家认为,儿童吃甜食过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国营养学家也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精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会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孩子在进食过多的糖类食物后,会产生饱胀的感觉,从而减少正餐摄入量,久而久之,会导致营养缺乏。

 

  糖之罪三:引起龋齿。孩子在进食过多甜食后,甜食中的糖类物质会黏附在牙齿上,如果没有及时清除,易形成牙菌斑,久而久之会导致龋齿的发生。而饮用含糖饮料后,口腔里的细菌也可使糖和食物残渣发酵,形成牙菌斑。且碳酸饮料有一定酸度,长期饮用会酸蚀牙齿,增加患龋齿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