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北京稻香村为何出局“老字号”榜单 品牌历史或成关键

       日前,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中国品牌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据了解,这是该论坛连续第六年开展公益性的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在今年的论坛上,参与价值评价的品牌数量达1293家,发布品牌数量为598个,发布的总品牌价值达74185亿元。“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品牌发展的有力见证。

北京稻香村为何出局“老字号”榜单 品牌历史或成关键



         

北京稻香村为何出局“老字号”榜单 品牌历史或成关键

▲2019年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榜单vs食品加工品牌价值榜单

根据已公布的榜单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的榜单上,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同时上榜。但令人意外的是,北京稻香村与中华老字号版块擦肩而过,出现在了食品加工版块当中。其品牌数值也较去年有所降低,从116.27亿元,下降到了今年的112.51亿元。反观一直与北京稻香村有着品牌纠葛的苏州稻香村,却在中华老字号的版块中名列前茅,其品牌价值较去年也有所提升。

榜单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各种热议。北京稻香村究竟为何出局“老字号”榜单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核心。

商标合法性无法自证——北京稻香村注定无法继续其“老字号”之路

在此次榜单公布之后,有不少的人把眼光再次落到了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稻香村纠纷案”中。在两稻案件中北京稻香村商标合法性就一直存在诸多疑点,对此,不少人质疑,北京稻香村此次脱离老字号板块是否印证了先前公众对其商标不合法的猜测?

首先,商标使用涉“非常手段”,于法于理难以自圆其说

有资料显示,苏州稻香村在2003-2008年期间曾两次授权北京稻香村使用苏稻拥有的糕点类“稻香村”商标。令人不解的是,北京稻香村却在苏州稻香村不知情的情况下,又私自申请注册了“三禾北京稻香村”、“北京稻香村”两个商标。

北京稻香村为何出局“老字号”榜单 品牌历史或成关键

▲授权合同

在我国《商标法》中,有明确的“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北京稻香村这种一边使用授权商标,一边暗自注册的举动无疑是无视法律、无视商业伦理的。在双方举证之后,北京稻香村当即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质疑,其标榜的“老字号”品牌价值自然也就难以维系。

对于北京稻香村这种“数典忘祖”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就曾指出:“苏稻曾经两次授权北稻使用‘稻香村’商标。双方签订许可合同,声明共同维护稻香村品牌。这说明北京稻香村认可这个商标是苏州稻香村获得的。考虑到双方当初曾经有过苏稻许可北稻使用的许可关系,建议还是回归到最初的商标许可关系上来解决目前的纠纷。”

其次,高风险的违规经营,易造成产品质量硬伤

除去其商标使用的合法性因争议外,北京稻香村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经营问题也成为了其品牌争议的核心。

九十年代,北京稻香村还叫“南味食品店”,经营模式与现在的社区小卖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糕点和熟食外,还会外采一些其他食品,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一家“食品销售店”,而非单纯意义上的糕点铺。

时至今日,消费者在北京稻香村的门店中依然可以买到类似于金华火腿、糖桂花、糟蛋等等外采食品。可见,在北京稻香村的经营中,糕点早已不是重点发展领域,反之是额外的副产品销售给北京稻香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另外,在北京稻香村倡导的“一体两翼、工商互动”事业发展模式之下(即以企业为主体,一手抓食品加工业,一手抓商业销售,二者互动,打造品牌),虽利益可观,但往往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原材料缺少溯源和把控,以及在进货时对供货商的货品审查稍有不慎都容易给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硬伤。对此,不少人认为,正是这种“大杂烩”经营模式导致了今年北京稻香村被归类到食品加工板块。

正统身份疑点重重——北京稻香村注定无法继续其“老字号”之路

除了商标使用的不规范及自身经营的违规外,在近几年的“两稻之争”中,由于传承问题缺乏历史信息支撑,致使北京稻香村的正统身份也曾遭到媒体的多次质疑和诟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疑点已经成为北京稻香村无法逃避的问题。所以,此次北京稻香村跌出“老字号”品牌在部分媒体看来,其实是在所难免。

其一,是老枝再续还是新树重栽?“老字号”历史来路不明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