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风味轮+大数据:熊猫指南“双轮”驱动中国农业提质增效

3月21日,作为中国品质农产品风向标,中化农业熊猫指南2019春榜在北京揭晓,共有132款农产品上榜。发布会上,熊猫指南首次推出农产品感官评价系统“熊猫品评”Panda Taste,将科学、客观、准确的评测标准进行到底,重新定义“好吃”。熊猫指南CEO毛峰表示,熊猫指南一方面通过技术支持为农人提供有据可依的品质发展路径,一方面通过品牌推广为农产品提供更加通畅的市场渠道,两条腿走路,走出中国农业的品质发展之路。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里,由于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农产品缺少标准化等问题,大量繁琐庞杂的信息很容易掩盖掉真正有用的信息。一直以来,面对品类众多的农产品,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超市、市场等实体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进行购买,随机性比较大。此外,许多优质的农产品因为物流、信息等因素,只能“自家有果自家香”,市场收益并不理想,从而迫使种植者放弃种植,消费者也无法购买到优质的农产品,这也进一步阻碍了中国农业的提质增效。

熊猫指南CEO毛峰和品牌总监马祎接受媒体专访

“中国农业有几个痛点:消费者不知道什么农产品好,不知道好在哪,也很难买到。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信息、一个是标准、一个是渠道。”毛峰说,真正好的东西,需要有人替消费者做筛选,做信息减法。同时,还要有一个农产品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告诉消费者什么是好,好在哪。他表示,前两项工作正是熊猫指南目前在做的事,即挑选出优质农产品,并且建立一个农产品的科学评价体系。

自2017年品牌启动以来,熊猫指南不断创新,运用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大数据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甄选。此次发布会上,熊猫指南首次推出了农产品感官评价系统“熊猫品评”Panda Taste。这套系统通过结合专业测评与消费者体验数据,将模糊的“好吃”体验转化为精准的数字化信息。

熊猫指南运用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大数据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甄选

在熊猫品评系统的专业测评环节,除了采用仪器检测和感官评价员的测评数据外,熊猫指南还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等众多顶尖感官实验室合作,开发对某个品类农产品的标准化评价方法,并从外观、风味、口感、滋味、质地等感官维度中找出与好吃相关的评价指标,从而构建系统专业测评部分的“风味轮”。熊猫品评的专业测评,为科学准确评价农产品品质提供了一把标尺,从而对农产品各个维度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

“今年我们推出‘风味轮’,目的是把‘好吃’这个事说清楚,为农产品评价提供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熊猫指南标准总监唐飞表示,熊猫品评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义好吃”,什么好吃,哪里好吃,好吃程度,让大家一目了然。反过来,熊猫品评也可以激励引导匠心农人根据大数据的趋势,引入更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新品种、新技术,安心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形成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科学、客观、准确的测评品质,并将之呈现给消费者只是熊猫品评系统的第一步,而这些客观测评数据能否被消费者认可,就需要收集更多的消费者体验数据来验证。发布会上,熊猫指南还推出了熊猫指南小程序,旨在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喜好数据的分析,架起消费者与种植者之间双向沟通的桥梁。

从专业测评到小程序,熊猫品评系统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于熊猫品评来说,品质测评是一切的基础。在专业测评阶段,熊猫品评严格实施标准化程序,确保数据的科学、客观、准确。在得到大量专业数据后,熊猫品评力求将品质数据信息化,既将大量专业数据浓缩成消费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精准、清晰地传递给消费者。同时,熊猫品评还将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未来技术,将消费者喜好数据化,找出规律,一方面引导农业种植者通过消费者数据引用新的品种和技术,优化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形成订单性交互,使消费者与种植者形成闭环,实现农业供需的交互化。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