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四川省水稻种植走上现代化道路 优质稻种助力兴农之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春耕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中国乡村之声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广东、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从这些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春耕形势里,发现当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新政策,展现我国农业生产呈现的新气象、新成就。 中国乡村之声春耕特别报道《耕耘正当时》本期关注:四川水稻种植走上现代化道路,优质稻种助力兴农之路。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春耕时节,记者深入四川采访,这里正在进行水稻育秧工作。今年,四川省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超2900万亩。为了生产出优质水稻,近些年,四川省积极开展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优质品种选育,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为稻农带去了福利。

 

  正值春耕时节,四川省泸县赵雅镇石龙村的水稻进入了育秧期。走在田野里,可以看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水稻田。一些村民头戴竹帽,正在田间辛勤劳作。

 

  记者:大妈您好,这是您家的地吗?

 

  村民:不是,是薛世兰的。

 

  记者:那您家的地呢?

 

  村民:我们的地都流转给她了。

 

  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位身穿黑色裙子,打扮时尚的妇女站在田埂旁,她就是石龙村的种植大户,也是这片水稻田的租赁者薛世兰。

 

  记者:最近都在干什么农活?

 

  薛世兰:最近我们要育秧移栽秧苗,都是机器插秧,用拖拉机耕地以后,要防止稻田漏水。

 

  2013年,薛世兰从村民手里流转了1000多亩地,其中有800多亩地种植的都是优质稻。现在,这些水稻田的平地和插秧工作早就实现了机械化。放眼望去,引人注意的除了田野间奔走的现代农机,还有一个个绿色环保的现代农业设施。

 

  记者:这是什么?

 

  薛世兰:这个是生物防治,白的里边有一个药芯,它的药性可以吸引虫子。

 

  在每一块稻田的田埂旁,都竖立着一根树干,树干的顶端是塑料袋一样的白色囊包。这个小小的东西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却是薛世兰用来避免虫害的新型法宝。薛世兰告诉记者,这种全新的生物防控方式,每颗投入的成本是56元,只要放置在田边,就能管一亩地全年的害虫防治。换算下来,这样的新技术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能让水稻变成“零农药、零化肥”的优质产品。

 

  为了保障水稻的绿色种植,薛世兰每年都会了解最新的生态种植技术,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产中,而这些新技术,也让她的水稻品质实现了飞跃。

 

  薛世兰:我们水稻生产出的米,口感我绝对敢做保证。包括我拿大米去检测的时候,他们都问检测报告上为什么化肥残留是零,农药残留为零,为什么都没有!我说当然了,因为我根本就没用,所以我真的是一直用心在做这个东西。

 

  薛世兰说,过去,她和周围的种植大户聚在一起,讨论的是如何多种稻,而现在大家关心的问题早已变成怎样种好稻。而这样诚心种稻的理念,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赞许。

 

  薛世兰:现在我们有接近2万亩的优质稻的种植订单。我们还有一个再生稻,去年把它成立了一个商标,再生稻口感非常好,现在顾客反应也很好。

 

  现如今,薛世兰带领348名村民成立的水稻专业合作社,早已晋升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而她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水稻加工厂,每年的纯利润高达30万元。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四川种植大户,开始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农业。

 

  自古以来,四川省便是农业大省,更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四川省种植水稻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省水稻亩产量从1978年的319.2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525公斤,单产增加70%;杂交水稻占全省水稻面积从30%提高到95%;川粮从过去要依赖外省调运,到如今的自给自足,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增长。

 

  四川省农业厅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确保粮食安全,其中有一句话就是要口粮绝对安全,而口粮对四川来讲就是水稻和小麦,水稻在确保四川粮食安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四川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四川水稻的种植面积一直都在3000万亩左右,在全国来说也是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省份。

 

  在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中,四川省也慢慢成为国内水稻育种第一大省。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的粮食产量开始节节升高,彻底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1992年,四川省粮食产量达到443.1亿公斤,创当时的历史最好水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水稻种质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