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餐饮上市机会 餐饮企业港股IPO的梦该醒了吗?
时间:2019-04-04 07: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前言:由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创立的窄门学社开设致力于为国内餐饮准上市企业提供全程陪伴与成长的“餐饮IPO成长营 ”。目前,2019届餐饮IPO成长营启动招募,旨在为中国的餐饮行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为餐饮企业的融资和上市之路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在餐饮IPO成长营,将由国际商学院资深教授量身打造餐饮 IPO 课程体系,上市企业家实战经验指导,行业顶尖咨询公司、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学员提供战略、法务、财务、融资、股权设计等全方位的上市咨询支持。 2018年9月20日和9月26日,美团与海底捞相继在港交所敲响了开市铜锣,再度增强了内地餐饮企业赴港上市的信心。 在过去,餐饮领域一直被视为传统落后没有高科技概念的行业,难以进入资本的法眼,而近几年来,这一现象开始转变,餐饮行业也在逐渐开始进行资本化运作。而上市这条路,无疑是很多餐饮企业所梦寐以求的。 在过去的2018年,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似乎并不是能让人满意的一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大幅减少,“钱荒”是很多机构都面临的问题。餐饮企业普遍感到融资困难,其中许多品牌面临债务违约的危机,更有甚者直接关门倒闭了。 但是,一个具备发展潜质的餐饮企业如果能通过港股上市募集到资金,在这个资本寒冬,就能够很好的储备过冬的“粮草”,为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争取主动权。 那么,赴港上市对于餐饮企业到底有怎样的诱惑呢? 上市阻力小 从全球三大市场表现来看,A股IPO审核越来越严格,美股上市费用高昂且手续繁琐,更有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横亘于前,往往会让餐饮企业感觉“可望不可即”。在这样的情况下,港股市场的相对优势和吸引力则更加突出。此外,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及融资多样性等特点,港股市场是全球范围内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资金进出非常自由,受到不少国内餐饮企业的追捧。 融资能力强 此外,港股IPO时,定价是不受干预的市场定价,没有融资数量的限制,像美团和海底捞这样餐饮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有可能获得进一步估值溢价,这对于企业的创始团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而且,由于“一国两制”的政策,让香港更容易汇集来自全球的资金支持,这就为赴港上市的餐饮企业增强了再融资能力和机会。 “同股不同权 ” 在2018年的4月30日,修订后的香港主板《上市规则》生效,其中正式放开了“同股不同权”制度。“同股不同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制度,即指一般股东一票一股,但公司少数高管可以实现一股数票,能够帮助管理层以少量资本控制整个公司的运作,以免被资本“扫地出门”。而这正是那些苦心经营大半辈子的餐饮人最为看重的控制权。 品牌“增值” 当然,选择在港股上市后,在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方面,还有一定的“增值”。作为为数不多的港股上市餐饮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形象,也能够增强供应商、加盟商等合作伙伴的信心。同时,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谋求出海之路,而在港股上市,有助于其面向全球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开拓业务。 从以上来看,赴港上市确实能给餐饮企业带去很多好处。但是,港股真的就是那么好来的吗? “破发 ”频现 在行业独角兽扎堆选择赴港上市的同时,港股市场却频频出现“破发潮”,餐饮企业也难以幸免。 2018年,9月20日,美团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定为每股69港元,开盘后美团股价涨5.65%,报72.9港元,市值达到4003亿港元。但是好景不长,9月24日,美团点评在港股市场大跌4.3%,股价重回69港元的发行价,而这一价格在9月26日一开盘,即跌破69元发行价,宣告破发。 上市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美团的股价起起伏伏,但总体呈现着下跌趋势,甚至一度下探到49.45元/股。破发,对于美团来说,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