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生产质量产量齐头并进(2)
时间:2019-04-10 04: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河南省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河南省地处中原,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既兼具南部气候优点,又兼具北部气候优点,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麦生长。同时,我们中国的农耕文明,就是从黄河流域起源的,我们国家的小麦种植也是从黄河流域逐步扩展开来的。在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过程中,河南省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成为我们国家第一大小麦主产区,这也成为河南省的一大优势、一大王牌。
今年,河南全省小麦种植面积8600万亩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一二类苗比例占89.6%,比去年同期增加5.4%。但苗情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三类苗和少量旺长苗。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小麦生产是我们春季生产的主体,1.2亿亩耕地,8600万亩都是小麦,面积保持稳定,其他还有一些油菜和蔬菜。总体形势非常好,目前苗情明显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春耕期间,除了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河南省还大力推进春播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再生稻、稻田综合种养、鲜食玉米,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春播谷子、红薯、小杂豆等杂粮杂豆,在浅山丘陵旱薄地和沙区瘠薄地发展春花生。同时,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示范引导农民调整品种、品质。说起农业结构调整,河南省邓州市学奇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学奇深有感触。
刘学奇:这是我从2015年开始流转的土地,当时种的有小麦、玉米、花生,效益不太好。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种红薯,200来亩地,一年一二十万的产值,去年又开始研究循环种植,种植土豆,现在种有一百多亩土豆,长势很不错。
近年来,绿色有机农业蓬勃发展,为河南省农业增加了新活力。这些天,邓州市保林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树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合作社理事长唐保林说,为达到绿色有机标准,合作社的粮田、果树、鱼塘都不使用化肥、化工农药等有害物质,逐步实现农业种植、养殖生态循环。
唐保林:上的有机肥、农家肥,不打农药,人工除草、捉虫,绿色环保,全部是无公害的。养鱼坑塘也是,不喂添加剂饲料,一般都是配了有机食品,果树下面的草割了喂鱼,循环利用。
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唱主角,折射出了河南省春耕春管向绿色看齐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全市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累计达135万亩,“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累计462万亩。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玉生:农业部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抓好“控水、控肥、减药”,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大力发展特色优质种植,尤其是市场紧缺的优质专用小麦,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4万亩,比2016年增加一倍,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很快。我们的起步之年是2016年秋季,当时种了600万亩,现在已经突破了1200万亩。而且优质小麦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就是四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各地春茶大规模开采 品质普遍好于往年
- 下一篇:玉米呈现供大于求局面 价格稳中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