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千亿目标当前 蒙牛能完成年均20%的增长吗?

  千亿目标当前,蒙牛能完成年均20%的增长吗?

 

  3月28日上午9点半,在香港四季酒店,卢敏放带着一众管理层坐到了投资者面前:“我站在这里还是有点压力,团队说我是消费品公司CEO中演讲能力比较好的,其实在历任的CEO里面我的演讲水平是最差的。”卢敏放这样为蒙牛2018年的业绩说明会开场。

 

  这是卢敏放第三次作为蒙牛集团总裁为投资者说明全年业绩,他带来的“三年考”答卷是:2018年蒙牛营收689.78亿元,同比增14.7%;净利润30.43亿元,同比增长48.6%。从卢敏放出任总裁的2016年算起,蒙牛在过去一年收获了最大的营收增幅,且将净利润从2016年亏损7.51亿元转为盈利。

 

  在卢敏放接手之时,乳业双雄之一的蒙牛日子并不好过,受累于旗下雅士利,蒙牛在2016年迎来200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作为单一最大股东,蒙牛也受到了现代牧业由盈转亏的影响,卢敏放手里的牌并不漂亮。

 

  不过,在2018年的业绩说明会现场,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却成了卢敏放口中的亮点:雅士利转亏为盈,现代牧业自由现金流转正,这也回应了市场对于蒙牛能否消化这些并购资产的质疑。就在2018年底,蒙牛曾以3.0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圣牧下游资产公司圣牧高科51%的股权,这一举动也被看作是蒙牛出手解困亏损中的中国圣牧,但是圣牧高科又能为蒙牛带来什么?

 

  在创造了接近70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近五成的净利润后,蒙牛没有多余的时间喘口气,它的面前还摆着2020年千亿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坚定不变的”,卢敏放反复强调。

 

  千亿是蒙牛2017年提出的三年目标。事实上,千亿有着双层含义,一为销售额的千亿,另为市值的千亿。

 

  这意味着2019和2020两年间,蒙牛必须要新增300亿元的营收,每年业绩增幅至少要达到20%,而根据蒙牛历年财报,最近一次的营收增幅超过两成是在2013年。

 

  2020年千亿的冲刺线就在眼前,除了自己擅长的常温奶、低温奶等业务板块以及投资而来的雅士利、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君乐宝乳业外,卢敏放的手里还有哪些牌可以打呢?

 

   三年中的四个变化

 

  在业绩说明会的现场,除了将财报的数字解读给投资者,卢敏放选择用一定的篇幅为过去三年做总结,他希望外界从中可以读懂蒙牛的经营管理思路。“回顾三年的情况,这四条是跟以前做得不太一样的:第一是希望各业务齐头并进,新业务布局能够非常好地进行出现成效的布局;第二是用创新驱动品类和产品结构的改善;第三是资源布局,这里包括我们前瞻性布局优质奶源,支持高质量增长;第四是蒙牛的品牌,实现了从品牌到品质的提升。”卢敏放认为,这四件事情上蒙牛做得非常好。

 

  2016年9月,卢敏放接棒孙伊萍掌管蒙牛后,迅速烧起了“三把火”,其中一把就是启动了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核心业务板块分成常温、低温、冰品和奶粉等独立的事业部,欲通过集团集中采购、奶源统一管理等方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均衡发展。根据卢敏放的介绍,该调整换来的是各业务的齐头并进和产品结构的改善。

 

  蒙牛2018年财报能够体现这一变化。在蒙牛的常温、低温、冰品和奶粉四个事业部中,前两者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后两个业务板块带来的惊喜更多。财报显示,2018年冰淇淋的收入为27.23亿元,同比增8.4%;奶粉收入为60.17亿元,同比增48.87%,占蒙牛总收入的8.7%,提升了2个百分点。“冰淇淋和奶粉业务,这是我们原来的短板和痛,但是过去三年这两个业务强力复苏,接下来还会有更好的期待”,卢敏放如是解读。

 

  除了以上提及的四个事业部之外,2018年蒙牛业务条线中又新增了四个内容,即奶酪、鲜奶、植物基蛋白饮品和海外业务。虽然这些新业务对于蒙牛整体收入的贡献微薄,但是它们却被看作是拉升蒙牛毛利率的抓手。

 

  卢敏放介绍:“新业务布局已经完成,包括鲜奶、奶酪在内,这些都是盈利业务,不是亏损业务,而且每日鲜语(蒙牛旗下一款鲜奶产品品牌)、儿童奶酪等产品的毛利率都是高于公司的平均水平,未来新业务结构的改善也会持续。”蒙牛财报显示,2018年其毛利率从2017年的35.2%提升至37.4%。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另一乳业龙头伊利的业务架构中,也新增了两个事业部,即在此前的液奶、冷饮、奶粉和酸奶事业部基础上,成立了健康饮品和奶酪事业部。通过伊利与蒙牛的新增业务,或能把脉乳业未来。

 

  布局奶源的逻辑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