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提质增效 种植业转型升级看江苏(2)

  谢长林:我们原来有个常规的品种叫淮稻5号,以前企业都喜欢,因为米粒大,出米率高。但这两年不一样了,淮稻5号大米销售难,大家喜欢吃南京9108,这个米比较好销,所以我们现在重点推广优质食味品种。

 

  正赶上周末,但恰逢春耕大忙,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谢长林一点也闲不下来。江苏省是粳稻的重要生产区域,全省种植大约3300万亩水稻,大部分为粳稻。眼下春耕时节,农户已经开始为水稻选种做准备,如何推广专业新品种,提升水稻品质,是谢长林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谢长林:结构性调整的目的就是要把品种不好的调整为品种好的,我们扬州今年优质食味品种面积肯定要大幅度上升,预计在50%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今年扬州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结构更为优化,农户不再盲目追求产量,种植绿色有机产品成为当下农业生产新风尚。今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种足种好3200万亩以上水稻,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生产,扩大高效特色农产品规模。

 

  眼看有了好政策,种粮大户徐大中今年投了20多万元,和其他几个种粮大户合伙承包了170多亩地,搞起了稻田养虾,稻田养鸭。

 

  徐大中:现在稻虾养殖加工出来的米都是十几块、几块一斤。稻虾养殖的稻子按3000元/亩收。正常的水稻按500—600元/亩收就不得了了,差不多相差2000元/亩。稻虾养殖本来就是优质稻米,稻子值钱,再加上养小龙虾还要值钱。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谢长林告诉记者,眼下,很多像徐大中这样的江苏省农民通过稻田综合种养,不但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还推动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近几年,扬州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已连续多年实现零增长,累计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达4300万亩次,肥料利用率提高4.5%。同时减轻因滥施化肥、肥料流失所造成的污染,实现节本增收达18亿元。

 

  谢长林:推广水稻综合种养,将种水稻和养殖业结合起来,目前综合种养包括稻田里养鸭子、稻田里养虾子,这样有虾、有鸭子,农药是不能打的,就控制了农药的使用,化肥也少,保护环境,生产出来的米品质也相应好一些。但稻米的价格卖的就高一点。

 

  通过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种植业提质增效,如今的江苏省已经创新推广一批稻田综合种养、“水稻+”、“玉米+”等绿色高效多元复合生产模式。同时为了推进品质提升,江苏省正在加紧建设150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将14个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纳入省对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思明教授认为,由于江苏面积有限,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确保农产品高质高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苏”字号品牌。

 

  王思明:现在江苏省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技术含量和精细化程度是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精细化程度上在全国是领先的,所以它可以叫农业强省。江苏省农业发展是在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看齐,但仍需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在农业的产品品质、加工方面还有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方面做更多地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资料显示,今年春耕,江苏省将根据结构调整要求,加大对优质品种、新作物品种等种子的供应。同时,借着春耕契机,力争全年扶持建设100个园艺标准园、20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800个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新增设施农业50万亩,带动全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面积1100万亩,进一步扩大了全省绿色蔬菜种植面积。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