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的贵州“脱贫经”: 将刺梨变成爆款IP助力百万果农脱贫(2)
时间:2019-04-04 07: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王老吉大健康研究院院长郑荣波说:“我们在贵州采集原料,对原料质量进行评估,进行标准化的种植,然后在这里采集,和当地优质的浓缩汁加工厂合作,做成浓缩汁,就地生产,造福于贵州,振兴当地经济。” 开辟全产业链扶贫新模式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广药集团秉持“济世利人”的理念,先后成立了王老吉雅安、王老吉梅州和王老吉兰州三大产业基地,总计投入15亿元。其中,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已成为当前国内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凉茶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授人以渔的“输血+造血”式产业帮扶之路。 2019年3月18日,对工作组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药集团在贵阳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广药集团帮扶贵州刺梨产业的首批新品刺柠吉系列产品。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等领导出席了战略合作签约暨刺柠吉系列产品品鉴上市仪式。
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药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协议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刺梨产业为突破口,围绕着从 “大南药”、“大健康”、 “大商业”、“大医疗”等四大板块进行全面战略合作,通过发展刺梨产业,设立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医药物流基地等合作,助力贵州经济发展,打造粤黔合作新标杆。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此次广药集团与贵州政府的合作,其意义不仅在于精准高效地推动刺梨产业的发展,更在于给其他企业的扶贫项目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也表示,希望借助广药集团自身品牌、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优势,打造百亿时尚刺梨产业。同时,未来也可以复制广药集团成功经验,引进更多的广东乃至全国大企业集团关注贵州刺梨产业、投资贵州刺梨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致富。 百万果农脱贫以后就靠它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贵州有35个县开展了规模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挂果面积为76万亩,鲜果产量达17万吨,带动农民108.3万人。据贵州省政府统计,贵州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刺梨加工企业有35家,有独立官网的不超过10家,有品牌识别系统并正在应用的不超过5家,而真正品牌化运作、覆盖全贵州市场的刺梨生产企业为零。 当前,刺梨种植普遍存在基地建设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贵州刺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体系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施平台,果农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认识不足。对相关标准的不熟悉,使其不能在生产中得到有效执行,且存在随意建园的情况。大多数主产区农户还做不到精细化管理,在灌溉、施肥和土地利用与保护等方面仍存在欠缺。此外,质保机制不完善,缺乏对无公害种植的统一深入教育和惩戒举措,导致果实质量存在隐患。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严重不足。技术人员的大量缺乏使刺梨产业整体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加强相关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刺梨标准化栽培水平迫在眉睫。 不过,郑荣波对刺梨的市场前景信心满满,“目前消费者对刺梨的认知主要在贵州,刺梨要走出贵州还有一个消费者教育的过程,慢慢消费者会接受的。” 在产品运营上,广药将通过“两点和一面”推广刺柠吉产品。第一点,以惠水县王老吉凉茶生产基地——贵州潮映饮品公司为基地,加工生产刺梨运动营养饮料。第二点,针对休闲食品和酒品类,将以资金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投资至少1家本地刺梨加工企业,并结合广药集团“王老吉”等品牌力量深度帮扶企业成长。而“一面”,则是牵头成立“贵州刺梨企业家联盟”以及“刺梨研究中心”,为贵州输出一批真正具有全国市场竞争力的刺梨市场带头人。 广州白云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长海也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广药集团将围绕 “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等四大板块与贵州进行全面战略合作,还将根据刺梨特色研发生产系列休闲食品,进一步扩大刺梨产业规模,挖掘刺梨产业的新增长点,将其打造成除“一瓶酒”(茅台)、“一棵树”(黄果树)、“一幢楼”(遵义会议原址)之外,贵州省的第四张名片——“一个果”(刺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贵州有机产品认证数量 位列全国第二
- 下一篇:赛迪智库:荷兰高品质奶粉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