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北京市健全全程全面全员管理模式,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2)

  三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凝聚监管合力。围绕薄弱环节、问题风险、重点领域,实施靶向监管,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实施“问题链”跟踪管理,强化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提升,并由点及面从根源解决问题;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信用等级管理、追溯体系和监管信息系统,构建“信用环”,贯穿主体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前置评价制度,构建“生态圈”,实施政策扶持联动机制。

 

  四是创新实施区级综合质监站和乡镇管理站分级评估,夯实基层体系建设。完善市、区、乡镇三级监管体系,自2016年开始,创新开展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和乡镇管理站分级评估,查找问题,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薄弱点。目前,共评出1个“5星”、7个“3星”区级质检站,106家乡镇管理站达到“良好级”以上。

 

  五是全面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和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建设,整体提升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水平。以提升全市,特别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为核心,近年来,市级及转移支付共安排相关专项资金超过2.5亿元,全面推进“两个创建”工作落实。通过三年创建,北京市13个涉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突出绿色优质生产、首都菜篮子安全和区域联动,基本完成打造绿色生产、全程监管、产品优质、品牌过硬的“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目标。

 

  三、推行基层网格化智慧监管,构建全员监管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好局面

 

  一是组织开展生产主体信息普查和动态更新,摸清农业生产底数。自2015年起,北京市组织以区为单位,开展农业生产主体信息普查和核对录入生产主体信息库,实时掌握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人、地址、产品品类、规模、认证、投入品来源、产品追溯等16个方面的质量安全监管相关信息,主体总数14.6万户,其中规模化生产主体2075个(蔬菜1139个、粮经235个、畜牧481个、水产220个)。同时,实现了规模主体生产基地位置GPS定位上图、主体信息及时更新。

 

  二是延伸监管链条,充实基层监管人员队伍。统筹调动农业农村系统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北京市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职责,突出对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应知、应会、应做”的培训宣传技术培训;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技术培训和大比武活动,提升基层检测技术水平,为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充分发挥村级全科农技员和防疫员队伍作用,赋予其基地巡查、质安宣传、质量管控等工作职责,强化对生产一线的服务与管理。探索将生产企业(基地)无公害内检员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员和引导员,每年组织对其进行培训,宣传带动周边农户加强主体责任意识和示范带动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市级重点构建追溯系统,区级强化硬件配备,加快企业、合作社、散户三类主体追溯试点推广应用,推进与国家追溯平台以及北京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的互联互通,实现自产农产品的流向可查、全程可追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应用,将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检测、检查、执法等信息录入系统,与生产主体数据关联、统合、分析。逐步构建生产主体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推进监管工作向个性化服务、差异化管理、精准化打击、全方位控制的智慧监管转变。

 

  四是探索推进基层网格化智慧监管。在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和生产主体信息库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履责”的原则,安排延庆、平谷、房山试点开展以农业生产主体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管理,重点推进乡镇和村级网格员队伍建设和责任落实。市级重点推进网格化监管与监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各试点区拟定方案,以乡镇为单位定格划片到区级相关部门;各乡镇以村为单位责任到镇级管理人员,重点强化网格内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连片地块的巡查指导和督促整改;各村统筹多方资源,建立村级网格员队伍,发挥点对点、面对面和传帮带作用,强化对农户的指导培训。下一步,拟通过市级转移支付资金,每年安排850万元,开展基层网格化智慧监管示范乡镇建设,重点推进乡镇和村级网格员队伍建设和责任落实。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