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健全全程全面全员管理模式,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时间:2021-02-19 13: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 近年来,按照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强化首善标准,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统领,以整市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合力打造绿色生产、全程监管、产品优质、品牌过硬的“北京市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为核心,持续完善全程、全面、全员管理模式,落实顺向推动和逆向监管措施,积极提升北京市农产品生产源头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树立安全农业品牌形象,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了北京市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推行全程管控理念,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绿色生产能力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为核心,保障源头生产安全;以农业安全品牌“树起来”为动力,开展产销衔接反向促进质量提升;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抓手,推进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 
 一是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提升主体自控能力。自2011年起,北京市每年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持续实施农业标准化基地“区级建设、备案管理、市级评定、优级奖励”的动态管理制度,强化全程管控理念,开展全程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提升主体自控能力和标准化水平。北京市现存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1220家,其中市级优级基地513家,全程标准化示范基地58家,农业标准化基地覆盖率约61.8%。 
 二是大力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树立安全品牌形象。持续加强绿色、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工作。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检测、生产补贴政策,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带、示范区,2020年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2.5%。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支持“北京鸭”、“上方山香椿”等4个产品培育发展,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 
 三是创新绿色生产机制,护航源头安全生产。创建三级植物医院,以全程绿色防控体系为指引,以专项补贴为支撑,推广绿色高效投入品,促进对症下药和精准用药,实现农药、肥料使用量负增长,从源头保障绿色生产。 
 四是强化品牌推介,助推主体自控能力提升。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开展品牌遴选推介,遴选出123家“好品牌”、“好园区”。建立“优农佳品”平台,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安全品牌影响力,促进优质优价。加大市场推介和品牌宣传,提升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树立消费信心。 
 五是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产销全程管控提供抓手。充分开展基层调研,进行制度研究;联合园林绿化部门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对北京市各区进行工作部署;统一了合格证规格样式,编制了《北京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手册》,开发了“北京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北京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名录”和“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无缝对接;通过建立试点分类探索合格证开具模式,指导北京市各区开展试行工作。目前北京市13个涉农区的637家主体开具了合格证,共开出200.2万张合格证,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9.88万吨。 
 二、实施靶向监管和整体创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通过点面结合,全面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推进整体创建,提升全市,特别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三级督导巡查机制,实现主体管控全覆盖。 
 一是实施市、区、乡镇三级现场监督检查,实现生产主体巡查督导全覆盖。对农业生产主体进行技术服务、现场检查、巡查指导,发布安全生产操作指南,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检查规范,督促生产主体严格依法依规科学使用投入品、规范生产档案记录、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市级日常督导巡查覆盖率不低于10%,区级不低于30%,乡镇级达到100%。 
 二是实施“四位一体”监测,全方位把控质量安全风险。建立风险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四位一体”风险管控机制,不断强化风险因素分析会商、检打联动、问题主体约谈、行政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及时研判风险、发现问题,实施重点管控与精准打击。每年市级抽检样本1.6万余个,区级检测样本40万余个,覆盖北京市所有主要农产品和国家规定的所有检测项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