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 破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难题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结合“四川市场监管225战略规划”,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针对全省餐饮食品安全现状,多措并举,在全省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以制度创新为路径,以“智慧管理”为突破,“分类监管”为先导,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餐饮服务监管难点,试点制度创新

 

  一是在广安开展餐饮具消毒制度建设试点。2020年9月29日,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公告《广安市公共餐具饮具消毒管理条例》,该《条例》是国内率先规范公共餐具饮具消毒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了公共餐具饮具消毒管理。

 

  二是在攀枝花、绵阳开展单位食堂标准化管理试点。攀枝花市局制定了《单位食堂管理标准》(DB5104/T20—2020);绵阳市局会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本市制定出台的《机关绿色食堂规范》(DB5107/T054—2018),规范机关食堂正规化建设;遂宁局制定《农村集体聚餐监督管理规范》(DB5109/T5—2020),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工作等。这些规范有力地促进了机关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三是在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开展餐饮单位自制泡酒规范联合治理。针对餐饮服务单位自制泡酒风险隐患突出的情况,2020年12月15日,四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了《成德眉资地区餐饮自制泡酒标识规范》,进一步规范自制泡酒标识标注,对加强散装泡酒的监督管理,防范食品安全事故起到极大作用。

 

  四是在宗教场所众多的甘孜州开展宗教场所餐饮安全制度建设。为强化宗教场所集中用餐服务食品安全管理,2020年9月11日,甘孜州局联合州委统战部、州民宗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活动场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甘民宗〔2020〕166号),分解细化统战、民宗、市场监管、乡镇、寺庙管理机构、宗教活动场所等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职能职责,压实主管、监管、主体责任。

 

  五是成都试点推行网络订餐“吹哨人”制度。在成都市武侯区试点,利用“骑手”与网络餐饮经营者“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建立“吹哨人”队伍,制定《武侯区吹哨人管理办法》、《武侯区吹哨人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奖励办法》。

 

  六是在广安市试点开展“周三查餐厅”活动取得实效。首先,聚焦热点难点,创新监管形式。“周三查餐厅”主要是发动群众开展“你点我查”活动,结合投诉举报,每期选择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抽查检查。其次,“周三查餐厅”采取“视频+图文”的形式公开监督检查过程,发动社会监督,让消费者“用脚投票”,倒逼餐饮经营者守法经营。第三,形成市、县、所三级联动机制,加强跟踪督促落实,实现全链条闭环监管。

 

  聚焦手段不足效率不高,大力推行智慧监管

 

  一是组织开展在线培训和抽查考核。充分利用技术成熟操作简便的互联网培训平台工具建好网络培训平台,重点抓好在线培训、在线考试管理,强化抽查考核,解决培训面窄,培训效果难考核的问题;实现全员培训,效果可测的培训目标。集中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负责人累计17.8万人次。

 

  二是全面实施网络食品安全在线监测和处置。建设网络食品安全在线监测和处置平台,出台《网络食品安全监测核查处置指南》。全年共监测网络餐饮服务单位110万余家次,推送33638条涉嫌违法监测信息,网络食品餐饮安全监测合格率从复工复产之初不足60%上升到98.59%。实现数据“一键”下发到基层,一举破解监测数据后处理过程中数据推送不规范、不精准,核查处置无时效、不闭环,处置结果无法倒查,数据分散无法形成大数据等问题,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平台共监测并推送问题3127个,按时完成处置率达100%。

 

  三是各地餐饮智慧监管试点成效显著。巴中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启动“智慧食安”项目,在全省率先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系统工程,2020年9月,巴中市“智慧食安”平台上线,截至12月,全市星级酒店、学校、机关单位、医院等餐饮单位入驻平台率达到100%,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市场主体总体入驻“智慧食安”平台达50%以上,社会公众可通过手机随时可查看餐饮单位后厨情况和相关信息。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