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保供增收门道多(3)
时间:2019-04-09 11: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鑫耕田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员来自永清县大辛阁乡等8个乡镇30多个村,社员现有438名,农户占社员总数的90%以上。截至2018年底,合作社固定资产840万元,年营业收入4000万元。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安全蔬菜生产基地1800亩,带动周边地区非成员农户8700户,蔬菜种植规模8000亩。
合作发展是带动菜农增收的方向,必须稳定利益联结机制。
而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是前提。“我家的8亩地,以前种棒子、麦子,一年下来,万把块的收入就很好了。现在,全部流转给合作社,收入增长了3倍。”固安县牛驼镇门铁营村村民张志华2012年加入县农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种植叶菜。“一亩地流转费用1200元,每年工资收入还有3万。两全其美,旱涝保收,比自个儿种地强。”
吕彦毅反映,目前在蔬菜大棚建设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村里在研究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调整不合理的大棚布局。
引进先进科技是稳定联结的“催化剂”。“蔬菜生产有季节性和地域性,本就有周期性波动。供求关系受天气变化、交通状况、节日效应等因素影响,会引发价格波动。”河北新发地集团副总裁魏树俭分析,虽说难以对蔬菜价格进行准确预判,但引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更清晰掌握市场变化情况。
冯志先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将蔬菜卖到全国,带动社员增收致富。郑立国也点赞“互联网+农业”:“种什么品种,盲目跟风可不行,我们每年都会对园里的蔬菜采摘、销售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行情,制定第二年的经营方案。”
稳定联结,更离不开城乡物流畅通。“物流循环上,我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每天半夜,都是顺斋合作社物流车辆往北京各网点提供新鲜蔬菜的时候,哪个环节出了岔子,轻则损失几单,重则丢掉了客户。
张顺斋说,为了满足客户市场需求,实现蔬菜全年供应,合作社还在河北、四川、安徽等地开辟了自己的基地,把蔬菜错季生产,通过准确的物流,满足客户需求。
虽然尚处创业初期,但胡世丹对蔬菜种植有长期规划。“菜篮子连着城乡两头,尽管农业周期长、利润低、收益慢,但只要坚持下去,把蔬菜种植做深做精,荷包就会越来越鼓。”
“菜篮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以“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为特征的鲜活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8年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全年均值为104.4,比2017年高4.2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200指数均价为104.8,比2017年高4.9个点。蔬菜在田面积基本稳定,供应量同比变化不大。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统筹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菜园子”生产,巩固提升北方设施蔬菜生产,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达到6300万亩。
2018年10多个部委联合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涵盖36个城市。考核内容包括“菜篮子”产品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调控保障等能力和市民满意度5个方面。最后一项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实地调查。
2018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建好城市自有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确保基本产品一定自给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完善农资、农产品追溯及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力争到2020年大城市郊区、“菜篮子”主产县基本实现按标生产。
高云才 郁静娴 王 浩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饮酒和吸烟对食管癌有重要影响
- 下一篇:春节前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总体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