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三五”市场监管成就回顾
时间:2021-01-19 10:3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永葆初心敢担当,不辱使命善作为。“十三五”时期,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牢牢抓住市场监管机构改革重大契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
“十三五”以来,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就业创业。“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完成,“多证合一”改革全面规范,54项涉企备案事项实现整合。“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进,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范围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对53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大力改革注册资本、企业名称、经营场所登记制度,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取得实效,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三日办结”,企业注销实现“一网服务”。“微信办照”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和国务院通报表扬,被评为中国“互联网+”政务类十大优秀案例。宝鸡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被国务院认定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五年来,全省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91.44万户、企业89.49万户。截至2020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42.17万户、企业108.11万户,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125.57%、110.13%,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7.67%、16.01%。
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十三五”以来,我省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为着力点,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竞争环境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审查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全覆盖,反垄断执法持续强化。五年来,共审查清理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3.38万件,查处垄断协议案件4件,纠正行政机关行政垄断行为6件,延安市10家混凝土企业垄断协议案被评为2019年全国反垄断执法典型案例。深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连续三年开展公用企业专项整治,对水、电、气、暖和电信行业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价格、广告、网络市场监管执法全面加强。开展转供电加价治理,退还24.3万户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多收电价款1.93亿元;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罚没退还5660万元;开展银行业转嫁成本、违规收费专项治理,罚没退还379万元。严查假冒伪劣行为,机构改革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共查办各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案件8000余件,涉案金额5200余万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由全国排名靠后,提升到中游水平。
市场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我省特种设备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2020年底全省在用特种设备42.29万台(套)。
“十三五”以来,我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筑牢食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大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消费环境稳中向好。
食品安全监管强力推进
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各级相继出台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修订颁布《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的若干措施。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覆盖11个市、107个县(市、区)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牵头组建西北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联盟。2020年,与国务院食安办联合举办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现场1000余人观摩,直播点击量达300余万人次,取得良好效果;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和“卫生环境、质量标准、服务水平”三大提升行动,梳理6大类55个共性问题和84个个性问题,提出331项整改措施。为全省107个县区配发食品安全快检车,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食品抽检体系,实现4批次/千人抽检目标,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取得实效,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8%。“互联网+”智慧监管加快推进,建成食品安全综合业务平台,推广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二维码,陕西阳光食安APP上线运行。建立健全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追溯体系,“陕冷链”上线运行,并成功入驻国务院客户端。西安等4个城市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9年国务院食品安全考核评议中我省获评A级等次。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强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