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十年再看“单改双”(2)

  在我国,早稻主要用于加工,对生育期、抗倒性、轻简化要求较高;晚稻是主要的优质口粮,除了生育期、抗倒性和轻简化外,更对品质和产量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选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抗倒的广适性早、晚稻品种,为双季稻种植面积恢复奠定了品种基础。

 

  2020年9月以来,湖南双季晚稻遭遇多年未有的严重寒露风影响,造成收获推迟、单产下降。然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晚稻品种“玖两优黄华占”在10月21日汉寿县200亩连片种植双季稻测产验收中表现优异,两季总产远远高于当地一季稻673.1公斤的平均亩产量。

 

  湖南是杂交水稻种植大省,多年来通过持续开展杂交水稻科技攻关,也为双季稻种植探索出一条新路。袁隆平院士团队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培育的“叁优1号”,2020年在衡南县种植的两公顷高产攻关田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创造了纪录。

 

  通过科技提升,一亩地经过“单改双”种出两亩地的产量,种双季稻再次有了可算的“效益账”。

 

  在2020年粮食生产中,推广更适用于早稻生产的集中育秧技术成为湖南省的一大特点,也是当地增加“单改双”面积的有效举措。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通过在66个早稻生产重点县(市、区)开展365.3万亩专业化集中育秧,带动全省集中育秧813万亩。

 

  集中育秧为后续轻简化机械作业打下了基础。当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1%,农机农艺融合为“单改双”提供了动力支持。2020年,湖南省着力推广机械插(抛)秧技术,全省早稻机械化栽种同比增加109.1万亩,增长12.8%;播栽环节机械化率超40%,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全省早稻种植面积增加196.7万亩,增长12%。

 

  劳动力短缺?服务来帮忙——生产托管种了更轻松

 

  多年来,大量农民外出打工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多种一季稻谷农时紧、劳动强度大,也成为制约“单改双”的突出瓶颈。如今,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将土地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全不用担心多种一季稻谷带来的辛劳。

 

  董敏芳是湖南省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和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种植双季稻3000多亩。“之所以敢大规模种植,主要是因为有农机帮忙,可以提供育秧、机插、病虫害防治、收储、烘干等全产业链服务,让我们底气十足。”董敏芳说,虽然2020年受到寒露风影响,但合作社每亩地仍有1500斤左右收成。

 

  目前,我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0万个,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过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万户。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蓬勃兴起,为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解决了一家一户种植双季稻面临的劳动力、生产技术及投入成本等诸多难题。在2020年初抗疫情保春耕行动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2亿亩次。

 

  从湖南看,2020年安排社会化服务试点专项资金1.3亿元,在岳阳县等19个县(市、区)探索推进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目前,全省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7.2万个,2020年上半年服务粮食作物面积4582.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942万亩。

 

  在江西省2020年早稻生产中,全省代耕服务面积达到443.7万亩,代育秧和代插面积达到68.7万亩。全省早稻种植面积增加182.5万亩,增长11.1%。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