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这些资本大佬为酒企“疯狂”(3)
时间:2020-12-21 11: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这说明资金认可白酒这一领域。”白酒营销专家、中原基金执行合伙人晋育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盈利能力相对较强,现金流表现较好,相对抗周期等特点是行业外资本争相布局白酒行业的主要原因。但纵观过往,各路资本跨界“醉酒”的目的均不尽相同,“一些企业想借此与自己原有的产业形成互补,还有一些则是想将其打造成一个产业投资平台,并购目的不同,结果也是天差地别”。
“抛开资本的逐利性不谈,资本可驱动、可控制、可复制的基本是标品,标品才能借力资本的力量快速跑马圈地,快速登陆资本市场。而白酒行业恰恰是非标居多。”晋育峰进一步表示,但对于那些欲借收购拓宽业务维度,甚至想建立竞争壁垒的外部资本而言,白酒领域的进入门槛并不低。
3 光有钱或许并不够
“今年的这些并购应该属于2017年以来行业掀起的第三轮并购潮,如之前川酒集团入主宜宾第二大酒企叙府酒业,泸州老窖增持川酒投等。”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向记者表示,近20年来,白酒行业已经历了两轮并购浪潮,以三、四线酒厂为标的的第一轮并购浪潮始于2000年前后。第二轮则发生在2010年左右,彼时白酒行业的繁荣吸引了众多行业外资本的进入,维维股份、联想集团等行业外资本参与白酒并购,上海浦创、中信国际等风投资本也关注到这一领域。
前瞻产业研究院曾预测,到2023年,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874亿元,“2017年以来,白酒行业逐渐回暖,并购呈现出集中化趋势”。
“相比前两轮而言,这波并购潮规模更大。”在行业浸润已久,铁犁的体会更为直接,其称,随着行业风向标贵州茅台的市值再攀高峰,当下白酒行业正处强复苏阶段,亦是外来资本进入的高潮期。
目前这一赛道究竟有多火?一周前,主导产品为聚氯乙烯树脂(PVC)和烧碱的新金路收到的一则投资者提问便是“请问贵司目前是否涉及白酒的生产销售?”无独有偶,8月中旬,中国医药亦被投资人“温馨提醒”:“建议公司布局白酒行业,公司这方面专家多,应该利用起来。”
进入门槛高,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是多名分析师对白酒行业的共识。铁犁告诉记者,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规模的酒企,基本上为名优品牌,多数是区域龙头,兼并重组至今无一例发生。在过去十年里,10亿元以上标的的兼并重组也屈指可数,所以所谓的白酒兼并重组,更多的是偏向对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级别企业的重组。“对于追求规模化经营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兼并销售规模过低的企业,短期之内标的业绩很难有新起色”。
2020年初,智研咨询发布《2020-2026年中国白酒制造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1-4月规模上企业(年产量能达到1万吨以上且固定资产上亿的白酒企业)进一步减少到1176家,与2018同期相比减少了274家,2019年全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将减少至1098家。
作为行业观察者,李栖向记者表示,目前白酒行业虽然企业众多,但优秀的企业并不太多,产业本身为兼并重组设置了门槛,想要兼并重组优秀企业较难,“据我这些年的观察,白酒行业兼并重组成功概率较小,这其中还不乏一些‘一嫁再嫁’的企业”。
或基于此,根据多位行业人士给到记者的说法是,在白酒行业的并购重组中,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资源。
“之前,我与一家已并购了三家酒厂的资方接触过,今年他们看中了一个酒企标的,让我帮忙带话,我反复问资方,除了钱,你还能给对方什么?”晋育峰进一步解释称,一般发展较好的白酒企业,自身并不缺钱,所以引入战投的意愿较低。“就目前来看,该行业的兼并重组,如果仅是资金投入,双方成为合作伙伴的机会比较小,但未来战略规划若能相近以及业务发展上具有协同性,才有较大合作机会”。
“老牌酒企欲想通过并购重组焕发新生,并不容易。”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酒企的兼并,看起来是财务行为或者资本行为,但实际上需要的不仅资金,后期的整合更为关键。
(应受访者要求,宋雨、张琳、李栖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家门口的菜摊会被社区团购“玩”坏?
- 下一篇:福鼎白茶爱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