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推进情况(文字实录)
时间:2020-12-18 10:4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宋德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先生,总经济师鲁波先生,省畜牧兽医局总兽医师张乃清女士介绍“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褚瑞云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褚瑞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非洲猪瘟等风险挑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一是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5650万亩。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6113万亩。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9.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6%,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贯彻落实中央“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的指示要求,坚持非洲猪瘟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两手抓,生猪存栏在全国率先实现止跌企稳,自去年8月份以来连续平稳回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量达到2623万头,恢复到2017年的86%,预计明年年底恢复到常年水平。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花生产量分别占到全国9%、10%、11%、13%和16%,稳居全国前列,“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56%,高于全国5.36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高于全国近1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家庭农场达到8.28万家,农民合作社22.41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共有13.6万家,今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次。农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潍坊。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截至10月,出口额1020.9亿元,同比增长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持续深入,2019年,全省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分别达到196.3亿元和357.4亿元,多元开放的农业对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三是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75元,较2015年增长37.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2.44:1缩小到2019年的2.38:1,低于全国2.64:1的平均水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对农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创建寿光蔬菜、烟台苹果两大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5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9个,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46个,初步构建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园体系,产业融合发展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