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通州第一家共享厨房 来共享厨房不只是为了吃饭(2)
时间:2020-12-16 18: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说,以社区为依托的共享厨房模式在北京尚属新业态,目前还处于“试错”的阶段。
市场上的共享厨房有三种模式:“餐饮经营型共享厨房”“老楼沙龙型共享厨房”“个人服务型共享厨房”。第一种模式专为外卖商铺服务,商铺带厨艺进驻即可,宣传、推广、配送均由提供共享厨房的公司负责,如熊猫星厨等平台;第二种主要是筒子楼、家属楼里的“沙龙”,主要为退休人员提供活动交流的场所,在国贸、双井、白塔寺等老旧小区、胡同里均有分布,这种模式多为政府主导型,几乎是纯公益性质,需要不断“输血”;而通州“社帮帮”的共享厨房属于第三种模式,具有盈利和公益双重性质,扎根社区,这种模式对北京来说还很新鲜。
赖阳表示,共享厨房是消费升级的产物。时下传统商业面临转型,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场的服务性消费额已大于商品性消费额,距离居民较近的社区商业加速转型升级,政府推出“一刻钟服务圈”,正是迎合消费者新消费需求的举措。赖阳据此分析说,社区商业转型升级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功能保障的升级,如早餐、买菜等生活服务各项功能从无到有;第二层是服务品质的升级,如菜市场变身生鲜超市等;第三层则为功能扩展型升级,如增加花店、咖啡店,甚至是共享厨房等服务。
赖阳认为,社区商业中心是市民生活的第三空间,那里不仅仅是买卖场所,还是有别于传统消费模式、整合社区商业资源、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新业态,不失为一种创新。从社区商业转型升级中可以看到,社区商业未来发展有四大趋势:智能化、有温度、共享式和时尚性。“‘社帮帮’打造的共享厨房意在营造家的氛围,有温度,属于不占用自家资源,不影响邻里和谐的公共空间,具有共享性;如果未来在智能家居的体验上、在时尚主题的设计上有更多突破,还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赖阳对共享厨房的前景十分看好。
“如果共享厨房想完全市场化,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商业模式。”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的董利说,共享厨房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尚无清晰的商业模式,目前还需要街道、社区的参与,加强居委会、物业、志愿者及居民的联系,增加用户黏性,同时孕育商业模式。 本报记者 曲经纬 文并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