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记者探访通州第一家共享厨房 来共享厨房不只是为了吃饭

   共享时代来临,各种共享产品层出不穷,厨房竟然也开启了共享模式。上个月,通州首家共享厨房面对社区居民开放,预约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甚至都已经开始预约年夜饭了。大家为什么喜欢共享厨房?来共享厨房仅仅是为了吃饭吗?

 

  新体验

 

  在“家”秀厨艺

 

  周五晚上,高先生下了班后,冒着寒风赶到通州与发小儿相聚。一进门,桌上已经摆上了酱红色的狮子头、翠绿的青菜、鲜美的热汤和“下饭伴侣”西红柿炒鸡蛋。女主人周女士从厨房走出来,解下围裙笑盈盈地招呼着:“就等你了,大家快坐下吃饭吧!”说着,她又从楼下美食城端上来一份烤鱼“压轴”,朋友们推杯换盏,笑声不断。

 

  这样的场景并非发生在谁的家里,而是来自于新开张的“帮帮怪店”。这间“共享厨房”给附近居民带来了新体验:油、盐、酱、醋一样不少,煎、炒、烹、炸样样能做。在这间上百平方米的超大厨房里,有人洗菜择菜,有人开火颠勺,桌前三三两两的好友聊着近来发生的趣事,孩子们围着桌子追逐打闹,大家就像在家里一样放松自在。

 

  “我家客厅太小,所以平时聚会多在饭馆进行,油水太大不说,还缺少家里的自在劲儿。这下好了,新开的共享厨房场地宽敞,我也可以给大家展示几道拿手菜,吃完饭还不用自己洗碗收拾。大家饭后喝喝茶、唱唱歌、玩玩牌,大人孩子聚在一起比在家里舒坦多了!”周女士高兴地说,她还在这里预约了大年初三的亲友聚会。

 

  这家“帮帮怪店”位于通州梨园地铁站旁的“社帮帮”智慧社区第三空间,也是通州第一家共享厨房。开业后,附近小区的年轻人经常呼朋唤友前来打卡。“厨房是最温暖、最有生活味道的地方,那股烟火味,让只身漂泊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到莫名的亲切。我租的房子不足以在家招待朋友,共享厨房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李女士说,她已经想好了下次的“玩法”——每人带一道家乡菜,“大家都来秀秀厨艺!”

 

  开业一个月来,在这里“大秀厨艺”的除了亲戚、朋友外,还有同学聚会、员工聚餐、公司团建,甚至有一家幼儿园的小型毕业典礼,都把地点选在了这里,目前预约已排到了明年。

 

  新玩法

 

  厨房也是会客厅

 

  “你想想,加班很晚回到家,饥肠辘辘的时候,还有什么比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咣当’声和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更美妙的?在外打拼周旋,回家笑语盈盈和谐美满,那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所以一个温暖的、有烟火气的厨房,一顿好的饭菜,凝聚的是人气,是亲朋好友、街坊邻里之间感情交流的地方,共享厨房其实就是一座社区共享会客厅。”“社帮帮”联合创始人梁吉良说。

 

  “社帮帮”智慧社区第三空间,是由地铁八通线梨园站旁一处腾退的空间改造而成的,也是通州首家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去年8月试营业,将原本分散在各个街区的理发、修鞋、配钥匙、老年餐桌、洗车等20多种便民业态整合在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价格也比外面便宜不少,而共享厨房就是其中新开启的项目。

 

  共享厨房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还能解锁很多新玩法,如邻里节、百家宴、美食品鉴沙龙等。“以情感为抓手,不单单为了吃饭,而是家庭温馨场景的还原。在这个私密的公共空间里,还可以把志愿者、居民、物业和居委会连接在一起,加强大家的沟通和交流。”梁吉良说。

 

  不久前,共享厨房曾以社区名义发起了一场包饺子的活动,收到了居民的热情回应,20个名额两三个小时就报满了,梁吉良计划未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类似的活动,将居民聚在一起联络感情。他解释说:“梨园地铁站每天有四五万人的流量,三成居民因独居、下班回家晚等原因,靠外卖和地摊解决一日三餐,他们做饭的频次并不高,但他们也有做饭的需求,共享厨房可以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厨房也可以变成社区居民相互认识、情感交流的地方。”

 

  这间共享厨房的楼下就是“深夜食堂”美食广场,共享厨房与美食广场共用营业执照。共享厨房并不提供食材,消费者既可以通过小程序下单,也可以自己去旁边的生鲜超市购买;保洁员则来自于“社帮帮”的母公司淘宝城,也是“共享”的。“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共享的概念,而且是最低成本的聚集,在这里打造新的社区商业模板,通过互联网盘活边角地,也算是一个创新吧!”梁吉良说。

 

  新业态

 

  打造社区新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