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2)

  一是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科学调控发展规模和节奏,加快渔船装备更新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全面修订出台《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建立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制度,加强远洋渔船监督管理,继续“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捕鱼,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二是渔业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全面参与联合国及FAO框架下渔业多边事务,参与9个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加入《南印度洋渔业协定》,与毛里塔尼亚、阿根廷、伊朗、塞拉利昂、斐济、瓦努阿图等国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深化与美国、欧盟、澳新等渔业对话机制。稳妥开展与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渔业合作,全面加强涉外周边渔业管理,举办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成功实施15周年活动,开展中越、中韩、中俄、中老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向菲律宾赠送鱼苗,被写入两国联合公报,得到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

 

  四、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渔船、渔港、安全通信等渔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沿海省份更新改造国内渔船1万余艘、远洋渔船679艘,为11万余艘渔船配备了安全和通导装备,建成通讯岸台约200座、渔港动态管理系统17个、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及灾备中心约50套、渔用航标179个,累计安排建设213个渔港及避风锚地,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二是水产种业、防疫、养殖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及育繁推一体化等开展,共安排建设项目73个、总投资7.7亿元,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中心及区域中心、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实验室开展,共安排建设项目39个、总投资3.8亿元。“深蓝1号”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渔场相继建成投产,累计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3255个,池塘环保设施改造开始起步,养殖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五、渔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渔业科技在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渔业装备升级、渔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支撑保障,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国际并跑、领跑阶段,一批生态、绿色、高效渔业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渔业科技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审定新品种61个,制定渔业标准和规范1035项,获得专利685项,建设渔业综合性重点实验室3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1个,综合试验站25个。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成果丰硕,遴选发布65个渔业主导品种和53项渔业主推技术,推广面积达300多万公顷,受益渔民500多万人。

 

  六、渔政执法监管有了新成效

 

  一是“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开展。严厉打击了涉渔违法捕捞行为,维护了守法渔民的合法权益和我国管辖海域的渔业生产秩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各地渔政执法机构已经累计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5.04万余艘、“绝户网”等违规渔具200余万张(顶)。二是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加强。渔业是高风险行业,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监督,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渔业安全应急演练和安全技能大比武,开展渔业无线电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交叉大检查,示范创建“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文明渔港”。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在27个省份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由6个省份扩大到24个省份,基本覆盖了水产苗种生产大省,水产品产地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整体上,我国渔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时期,渔业大而不强,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渔业法律政策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脆弱、保护难度大,渔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落后,渔业产业效益亟须提升,渔政执法满足不了监管需求等。今后一段时期渔业发展,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以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倒逼渔业转型升级,以渔业现代化促进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方针,坚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安全、融合、开放、规范发展,坚持提质增效、减捕增养、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发展措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防控发展风险,改善渔民民生,推动形成产业优化、产品优质、产出优异、产地优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