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发展生猪产业 黔江实现稳产保供背后(2)
时间:2020-12-15 22: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项目最终选择这里,除了黔江有着天然的养殖环境,还因为这里营商环境好,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帮助我们解决了用地、用水、用电问题,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进驻黔江的决心。”
华龙网-新重客户端记者在现场看到,火石垭猪场项目正加快平场工作的推进,为节约土地,每栋猪舍均为5-6层楼的楼房式建筑,同期推进的还有新华乡艾子村猪场。据介绍,每个场养殖母猪6750头和存栏育肥猪7.2万头,预计首个场于2021年6月份投产,建成投产后将实现30万头出栏规模。
今年6月,黔江区政府还与正邦集团达成在黔江投资4亿元发展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的共识,首个养殖场选址在五里乡西洋村,流转土地500亩,设计规模存栏1万头母猪,预计2021年底建成投产。
自此,黔江生猪产业形成了以六九畜牧公司发展50万头无抗生猪、新希望集团建设 100万头生猪保供基地、雨润集团恢复发展10万头生猪和正邦集团发展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的四轮驱动发展格局,发展势头再添“一把火”。
据介绍,今年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养猪行业高达2.5亿元,这在黔江区畜牧业历史上实属罕见,无疑将引领黔江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成为老百姓一大收入来源
企业的入驻,产业的集群带来生猪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增收入的重要载体。
2020年黔江畜牧辐射贫困户7944户,占贫困户数的68%,其中生猪辐射贫困户2924户,占贫困户数25%。
为解决贫困户买猪难、买猪贵和实现利益联结,今年7月起,黔江区畜牧发展中心指导养猪企业开展“千猪送千户”扶贫行动。新华乡的贫困户也获得了“千猪送千户”行动的实惠,74头扶贫猪免费送到家门口。
记者走访了新华乡梨子村贫困户赵百玉家,圈舍里的2头扶贫猪经过4个多月的喂养,猪仔已经长成架子猪,活蹦乱跳。
赵百玉一家8口人,由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成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黔江区最后一批脱贫的贫困户。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要真正脱贫还得实现自我“造血”,动员贫困户加入生猪养殖队伍是办法之一。
“生猪出栏后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给当地养殖场,一年至少带来1万元的收入,这成为这个8口之家的一大收入来源。”新华乡乡长余明方表示。
生猪经济的带动作用远不止于此,还成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1月24日,新华乡顺利出栏70余头育肥猪顺利通过检验检疫,每头育肥猪重达300多斤,42万余元随着手机的到账通知成功入账,养殖大户李成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新华乡的养殖大户,李成的养殖场今年经过改扩建,完成新建圈舍7010平方米,新建的养猪场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建设,生猪存栏规模由900头增至2900头,出栏突飞猛进,成为今年黔江区效益超千万的5大养殖大户之一。
新华乡农业服务中心高树林介绍,新华乡今年预计出栏生猪6000-7000头,带来2000万元左右的生产效益。正在实施的“生猪+脆红李”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发展了500亩经果林,不仅可以带动村民就近务工,还将形成新华乡产业振兴又一大特色。
在生猪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另一个好消息是黔江还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来保障养殖户收入。今年在黔江启动的大商所生猪饲料成本“保险+期货”项目,有效规避了下半年饲料成本大幅上涨带来的养殖风险。
该项目共承保生猪饲料1.35万吨,为156户养殖户的5.4万头生猪提供3个月的饲料成本风险保障,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项目总保费161万元,共实现赔付263.79万元,赔付率高达164%,养殖户户均赔付约16910元,最高获赔19万元,自缴部分回报率约为12.19倍。
一组神秘数字
探秘“头号”产业核心力
说到黔江生猪产业蓬勃发展的迅猛势头,“11152”这串神秘数字是解开这一“头号”产业核心力量的密匙,它既代表了黔江生猪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的标准,又代表黔江区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为载体建成国家级现代生猪产业园具体目标的决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宁洱电商扶贫,让农民“产得好”到“卖得好”
- 下一篇:通河:产业扶贫基地带动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