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乳粉政策导向、价值取向和市场趋向分析(4)
时间:2020-12-15 17: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干湿法复合工艺继承了湿法工艺的所有优点,克服了湿法工艺热敏性营养素损失较多的缺点。但必须严格控制干混车间的洁净度,防止最后的干混发生二次污染,造成功亏一篑。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种工艺的优缺点,但从有益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角度出发,最好采用湿法工艺或干湿法复合工艺,没有稳定生鲜乳来源的采用干法工艺,不提倡采用脱脂/全脂大包奶粉加水回溶二次喷粉工艺。
积极应用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新技术。(1)生鲜乳膜过滤除菌技术。膜过滤(微滤、超滤)技术可以除去生鲜乳中的微生物、孢子和病毒等危害因素,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提升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目前,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较少采用生鲜乳膜过滤除菌技术。膜技术与离心除菌、超高压杀菌和微波杀菌等其他技术相结合的复合灭菌系统,在保证了灭菌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生鲜乳原有的风味和避免蛋白质的热变性,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货架期。(2)采用先进的低温真空浓缩、低温喷粉及附聚技术。采用湿法工艺,在喷粉环节上,有高温喷粉技术和低温喷粉技术。发达国家多数采用更先进的低温喷粉技术,防止奶粉生产过程中反复高温加热,营养素损失少,溶解性、冲调性、天然牛奶香味也更好。相反,采用高温喷粉,奶粉营养素损失较多,需要增加营养素添加量来补充热损失的营养素,颗粒度细小坚实、溶解度相对稍差。(3)其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①免疫生理活性物质的活性保护技术。②小分子蛋白质水解技术。③氨基酸结构优化技术。④婴儿奶粉接近母乳渗透压技术。⑤模拟母乳的酸碱平衡关键技术。⑥降低过敏原的关键技术。⑦α-乳白蛋白检测技术和方法。⑧低热营养素损失控制技术。
三、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趋向分析
近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消费势头强劲。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经历了从基础营养到深度模拟母乳的更高阶段。
(一)消费者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需求的变化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营养元素越来越丰富,使其更接近母乳。例如,加入益生元组合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GOS+FOS)可以天然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大幅度降低婴儿过敏及感染的发生率,改善胃肠道功能;加入叶黄素以保护宝宝视力;加入胆碱、DHA以增强宝宝智力、视力等等。根据奶粉智库2018年1-10月检测的营养热度指数来看,目前消费者最希望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加入的营养成分的前十位分别是益生菌、钙、镁、DHA、糖、乳铁蛋白、锌、乳糖、OPO及核苷酸,其中钙、铁、锌等是矿物质基础营养,糖是敏感成分,益生菌、乳铁蛋白、OPO、核苷酸等增强免疫力和帮助肠道消化吸收营养产品的占大部分。2018年有调查研究表明,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众多功能中,消费者对于是否具有提高宝宝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功能最为关注,其次是否有利于脑部或智力发育。基于以上两种结果,均能看出目前消费者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已不局限于只满足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关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一些功能性也有了针对性需求。由于消费者对婴幼儿营养科学知识的缺乏,其对配方奶粉功能的了解和需求难免存在片面性。因此,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机构应深入研究中国不同地区的母乳数据库,针对不同地区开发更适合宝宝体质的配方奶粉。
(二)消费者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消化吸收性需求的变化
随着新一代的消费群体对互联网的熟练使用,以及育儿知识的提升,在已有了解的基础之上,不再局限于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物质种类的关注,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吸收情况也有了新的要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及是否利于婴幼儿消化吸收,也是消费者目前关注的热点。据有关调查显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疑问点主要有绿便、转奶、腹泻、厌奶、不吃乳粉、乳糖不耐受、吐奶、便秘、过敏、湿疹、结块、上火等问题。
(三)消费者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有机化小众化需求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