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时间:2020-10-28 10: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就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焕鑫介绍,“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争取了战略主动。
14亿人饭碗端得更牢 奏响现代农业主旋律
刘焕鑫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主要取得六方面重大成就——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这五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肉蛋奶、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明显提升,刘焕鑫用三个词来概括相关成就。
一是总量充足。这五年,农业农村部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首要职责,大力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棉油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只要有需求,就能有供应。
二是结构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提高到35.8%,优质稻谷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面积连续5年增加,粮改饲面积超过1500万亩,粮经饲三元结构初步构建,畜牧业加快升级,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3%,牛羊肉较快增长,满足了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三是品质提升。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食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合格证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认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4.92万个,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和百姓餐桌。
日渐丰盈的“米袋子”“菜篮子”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刘焕鑫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
在产业发展带动下,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万元,提前一年比2010年翻一番,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5年的2.73∶1缩小到2019年的2.64∶1。产业扶贫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数最多、取得成效最大的扶贫举措,贫困地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超过30万个,产业扶贫政策覆盖全国98%的贫困户。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动力。吴宏耀介绍,“十三五”以来,农村改革全面持续深化,具体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批”,即推动出台了一批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改革试点、建立了一批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通过改革,初步构建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三权”分置体系初步确立,《农村土地承包法》完成修订,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农民群众吃上了长效“定心丸”。印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全面扎实推进。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完成,全国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6.5万亿元,土地资源总面积65.5亿亩。有43.8万个村完成了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亿多人。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44万个,带动小农户进入了农业现代化的轨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