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马尾创新扶贫模式 原州迸发脱贫动力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遥隔千山万水,却阻隔不了两地的情深谊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闽宁协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框架下,马尾区在对口帮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过程中,从全面升级产业协作、落实帮扶资金、深化人才交流、推进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五个方面持续推动对口协作,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以“四个体系”为支撑的消费扶贫“马尾模式”、造福搬迁“福马村”新模式、校企结合一条龙技能扶贫新模式、食用菌特色种植带贫“利民村”新模式、特色养殖助力残疾人脱贫“马场村”新模式等创新做法,助力原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9年原州实现了脱贫摘帽,城乡面貌、生态环境、群众精神状态发生翻天覆变化。

 

  马尾援宁工作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7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马尾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志智双扶

 

  贫困户学技能迎来新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马尾,越来越多原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来学习工作。

 

  “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技能,正由一名贫困生成长为技师。”来自原州区头营镇的母得余今年18岁,现在是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三年级学生,在原州学了一年理论知识后,去年5月他来到福州学习。再过半年,母得余将在飞毛腿公司顶岗实习,月工资加补贴近3000元。明年7月毕业后,到飞毛腿上班,月工资可达4000元至6000元。

 

  母得余说,来到马尾,他不仅学到了技能,而且已经将技能转换为财富,他利用节假日到飞毛腿公司实习。

 

  “我们为原州学生提供免3年学费,以及衣食住行全免费的技能学习机会,连实习、就业都安排好了。”飞毛腿技师学院常务院长唐大强说,这就是马尾依托飞毛腿技师学院创新建立的技能扶贫长效机制——校企结合一条龙技能扶贫新模式。原州学生第一年在原州学习理论知识和基础实操,第二年到福州学习技能实操和考级考证,第三年下半学期在飞毛腿公司顶岗实习、安排就业。明年,71名2018级原州学生毕业,将是原州分校首批毕业生。

 

  今年6月10日,马尾区与原州区共同为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原州分校、“闽宁劳务技能人才输送基地”揭牌。9月25日,马尾区人社局与福建飞毛腿技师学院签订闽宁劳务技能人才输送基地共建协议,打造“校—企—基地”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这一技能扶贫模式正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受到人社部肯定,认为这是校企合作无缝对接、解决贫困地区青年就业的典型模式,值得其他技校学习借鉴,值得向全国推广。

 

  在技能扶贫方面,除了教育,马尾区还推动劳务扶贫协作,原州地区劳动力到飞毛腿、上润等马尾企业上班。今年春节后,两批共175名原州区务工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免费乘坐包机来到马尾,其中143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他们的到来,既通过就业帮扶实现脱贫,又快速增员上岗,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来自原州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金素素,今年春节后来到马尾飞毛腿公司上班。

 

  一村一品

 

  原州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嗒嗒嗒……”在原州区头营镇福马村的扶贫车间,缝纫机清脆的落针声有节奏地敲击,数十名妇女低头做着手里的活计,熟练地转动着布料。

 

  福马村占地面积150亩,是马尾区援建的原州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就近安置点,2018年底建成,共安置山区4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514人。福马村统一规划建设,除了住房,还建设路网、垃圾处理、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福马”即福州马尾。

 

  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得有产业。马尾区及时划拨闽宁对口帮扶资金348万元,支持福马村发展,大力扶持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养殖等致富产业,建设集中配套养殖圈棚48栋、饲草配送中心1个,目前已补栏基础母牛360余头,并建成以校服加工为主的服装生产加工扶贫车间1个,提供就业岗位47个,此外通过闽宁资金补贴,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村民外出就业,全村有外出务工人员65名,有效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